在陇中黄土高原腹地,中冶路桥承建的S10凤合高速马坞西寨5标项目施工现场,机械轰鸣声与劳动者铿锵的号子交织成奋进交响。
作为甘肃省“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的重要节点工程,该项目自全面复工以来,以“开工即决战”的姿态锚定通车目标,通过“改革增活力·创新添动力”主题劳动竞赛为抓手,攻克西北复杂地质技术难题,为新时代交通强国建设注入澎湃动能,全力以赴书写新时代劳动者的奋斗赞歌。
攻坚克难:高边坡框格梁技术破题西北地质难题
马坞西寨5标段作为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施工涵盖路基、桥梁、隧道、跨线、跨河等多元工程,其中K110+880-K111+040段高边坡施工成为全线攻坚重点。该区域地处黄土湿陷性地层,边坡高度大、地质条件复杂,传统支护结构难以满足稳定性需求。
项目团队直面西北地区复杂地质条件挑战,以科研课题《西北高边坡框格梁施工技术研究》为突破口,成立党员先锋队与青年创新工作团队。通过锚杆深入岩土体提供抗拉抗剪能力,框格梁分散表面应力,形成“表层约束+深层锚固”协同体系。
项目计划通过锚杆框格梁施工研究,通过集成无线传感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施工过程实时风险预警。针对黄土湿陷性难题,团队开展边坡稳定性专项研究,优化锚杆布置间距与注浆工艺,同步在框格梁网格内实施植生复绿,兼顾工程防护与生态修复。目前,该技术计划形成研究报告1份,拟发表论文1篇,申报发明专利1项,将为西北特殊地质边坡治理提供可复制经验。
改革赋能:劳动竞赛掀起大干热潮
走进项目指挥部,数字化管理平台上的实时数据清晰显示:路基挖方完成29.3万立方米(100%)、填方完成93万立方米(76%)、防护排水工程完成2.5万立方米(50%)。自“改革增活力·创新添动力”劳动竞赛启动以来,项目部建立“赛质量、赛安全、赛进度、赛创新”四维机制,将9.53公里施工段划分为多个责任区,激发全员攻坚热情。
路基质量管控严格执行“网格法摊铺”工艺,路基填筑层厚通过标高墩与水准双控,压实度采用灌砂法检测,采用先进的EVD动态变形模量测定仪检测弯沉,严控施工质量,自检合格率达到100%;安全管理依托领导带班检查、专人每天巡查及一岗双责原则相结合,及时排查整改隐患,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
此外,项目每旬、月组织全线质量大检查,及时查找不足之处;还开展施工质量通报会,分析质量问题,杜绝问题反复出现。
匠心筑梦:平凡岗位绽放劳动荣光
在海拔2600米的施工现场,测量队员们日均步行3万步,手持仪器对边坡数据进行毫米级复测;现场技术人员带领班组创下单日填筑土方8000立方米纪录;安全环保部日夜巡查,确保施工全过程安全可控、“零污染”。五一期间,50余名建设者主动留守岗位,用汗水浇筑品质工程。
项目党支部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生产实践,通过“劳模故事会”“技能大比武”“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在全项目营造出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浓厚氛围,引导项目全体成员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坚守党的劳动立场,在劳动中成就精彩人生、共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同时在建筑行业萎靡的市场大环境下,弘扬“开源节流”“勤俭节约”“习惯过今日子”的优良风尚,在开展劳动活动的基础上,珍惜劳动成果,树立“厉行节约”的高商品德,与公司“共克时艰,砥砺前行”。
“这条高速承载着沿线百万群众的小康梦,我们定以匠心致初心,打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项目经理赵宝锋的话语铿锵有力。马坞西寨5标项目团队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决心,持续创新、勇攀高峰,为西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贡献更多“中冶力量”。
(张梦悦)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