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管道乌兰察布压气站新增下载点投产

北京管道乌兰察布压气站新增下载点投产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2025-04-29 16:5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4月28日17时许,随着天然气管道低沉的气流声响起,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公司乌兰察布压气站新增下载点投产。这在内蒙古大草原上的能源枢纽,以55天的“管网速度”,为内蒙古盈通LNG液化项目注入强劲动能,更是我国天然气管道在市场开放和绿色高效输配方面取得的新成果。

(图为乌兰察布压气站新增下载点投产现场)

“工期紧、任务重,但我们跑出了‘管网加速度’!”项目负责人毕清军在作业区控制室,望着屏幕上跳动的实时数据,难掩激动。作为北京管道公司2025年首个投产的分输下载项目,乌兰察布压气站新增下载点承载着多重使命:既要满足内蒙古地区天然气需求年均增长12%的迫切需求,又要为盈通LNG项目提供稳定气源,更要通过数字化改造为传统管道注入智慧基因。

在乌兰察布大草原这个著名的风口处,项目团队曾面临一场与时间的赛跑。3月6日开工令下达时,留给建设者的窗口期仅有55天。面对地下纵横交错的既有管线、隐蔽电缆构成的“迷宫”,项目创新采用“三维激光扫描+地质雷达”技术,对地下管网进行毫米级建模,人工开挖量超过1200立方米,却实现“零误差”穿越。更令人瞩目的是,乌兰察布作业区在抓好生产运行与项目建设的同时,克服低温严寒、冬季动土施工难度大等诸多困难,将安全风险系数降至行业最低水平。

“这不仅仅是一个新增下载点,更是打造区域能源新枢纽。”北京管道内蒙古分公司市场专员崔效睿指着站场布局图介绍。新增下载点设计日供气量超571万立方米,相当于每小时为2.3万户家庭输送天然气。更关键的是,项目通过智能分输系统实现“气随需动”,可根据下游用气量自动调节压力,确保盈通LNG项目原料气供应稳定性。对于正在冲刺“双碳”目标的内蒙古而言,这相当于每年减少标煤消耗6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85万吨。

(图为北京管道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唐善华在项目施工建设现场调研指导)

在项目建设现场,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唐善华在项目攻关期间,深入乌兰察布压气站分输下载项目施工现场调研指导。现场成立党员突击队,把主题党日开在项目建设施工和生产运行现场,24小时轮班盯守关键节点。乌兰察布作业区党支部书记马建民抚摸着党员责任区标识牌回忆:“我们要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攻坚胜势!”正是这种“党建+工程”的深度融合,让这个总投资1300万元的项目,在确保质量零缺陷、安全零事故的同时,提前15天完成主体施工。当第一股天然气注入管道时,现场爆发出热烈掌声,这掌声既是对“管网铁军”的致敬,更是对能源保供使命的庄严承诺。

(图为工程师们在投产现场调试设备)

对于下游用户盈通新能源公司而言,这个下载点犹如给他们送来了“及时雨”。该企业负责人刘鑫源表示:“乌兰察布压气站新增下载点的成功投产,为我们提供了稳定的气源支持,有助于我们扩大生产规模,推动绿色能源应用。” 最让他兴奋的是,这个项目将形成年产50万吨液化气的生产规模,年产值高达20亿元左右,年税收5000万元左右,为当地创造上百人的就业岗位。

北京管道公司总经理朱汪友表示:“盈通LNG项目是公司持续深化改革的试验田,我们成功探索出‘项目预审批制’,促成项目成为国家管网集团预批复的第一单,为客户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项目行政审批、勘察和设计等工作提供了坚定支撑,为工程建设赢得了极其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朱汪友指出,盈通LNG项目投产的意义在于:一是通过提升陕京四线负荷率,显著提高管网基础设施运行效率;二是能充分发挥管网联通优势,把握LNG液态市场机遇,将液态市场与气态市场的深度结合,为国家管网“管网通”等创新产品延伸拓展提供新的有效载体;三是该项目作为关键基础设施,将为未来拓展海陆液联动等创新商业模式奠定基础,通过产业链协同重塑推动LNG行业向更高质量方向发展。

而盈通LNG项目只是北京管道公司深入贯彻落实我国“X+1+X”油气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推动能源市场多元化发展的众多案例之一。北京管道公司经过4年多坚定不移的改革,托运商数量从开放前的9家迅速增长至今天的125家,下载点从之前的83个增长至目前的106个,陕京管网的冗余管输能力得到释放和利用,破解了各方发展难题,累计节约用能成本逾20亿元,让上下游各方享受到了国家管网改革开放带来的绿色发展红利。

当天边的斜阳为草原镀上金边,值守工程师靳丁辉在主控室紧盯运行参数。“今晚要完成最后调试,明天就能带负荷供气。”他轻点鼠标,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化作“蓝色”气流,将沿着这条管道奔向下游用户。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内蒙古大草原上,一个新的能源枢纽正蓄势待发,为区域经济腾飞注入澎湃动力,更见证着我国天然气管网正迈向智能化、绿色化的铿锵步伐。(蒋万全)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