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十四五”总结 暨“十五五”预研会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召开

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十四五”总结 暨“十五五”预研会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召开

来源:中国网 2025-04-29 14:0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4月26日至27日,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十四五”总结暨“十五五”预研会在西农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区20位岗位科学家和16位试验站站长,以及各团队骨干成员齐聚西农,共商燕麦荞麦产业高质量发展大计。

会议系统梳理体系近五年科技创新成果,谋划未来五年发展蓝图。体系首席科学家郭来春出席会议并作总结部署,国家燕麦荞麦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赵敏娟教授主持开幕式,西农副校长刘天军、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东教授、西农经管学院院长石宝峰教授致辞。

会议聚焦燕麦荞麦产业“十四五”发展与“十五五”预研谋划,在全面梳理“十四五”建设成效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十五五”重点工作。“十四五”时期,燕麦荞麦产业体系在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加工工艺、机械化生产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突破,对燕麦荞麦等小杂粮产业提质增效作出了突出贡献。据悉,“十四五”期间体系累计收集评价燕麦荞麦种质资源700余份,培育耐盐碱、抗倒伏新品种30余个,研发低GI面条等功能性食品20余项,推广应用病虫害智能预警技术27万亩,助力定边、武川等地建成原料集散中心,推动特色产品全国市场布局。面向“十五五”,与会专家达成多项共识。未来五年,燕麦荞麦产业体系需结合《乡村全面振兴规划》《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政策背景,立足消费升级与市场需求,把握产业科技发展的新机遇,积极应对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和新一轮技术冲击,加速燕麦荞麦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内部结构转换。融入大营养与大健康理念,把握荞燕麦消费变化趋势,关注全球贸易政策动态,深化燕麦荞麦产业进出口相关问题研究。针对燕麦荞麦产业链中存在的种植效益低、深加工不足、品牌缺失等瓶颈问题,科学规划产业链韧性建设路径,明确“十五五”技术攻关方向。

本次大会不仅是对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十四五”建设成效的一次全面体检,明确成效与不足,更是为燕麦荞麦产业“十五五”绘制蓝图,锚定方向与路径,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打造全球杂粮产业竞争新格局具有战略意义。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