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新修缮的水泥路上,福建省永定区坎市镇秀山村党支部书记邱富斌望着千亩层叠如画的梯田,脸上满是欣慰。从曾经土地撂荒的深山村落,摇身一变成为充满活力的农旅打卡点,秀山村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
图为完成修缮的秀山村进村主干道。熊颖摄
秀山村向来以农耕为主要生计,烟叶和水稻是当地传统作物。然而,近年来随着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土地撂荒现象愈发严重,村子逐渐沉寂。2023年,转机悄然而至,在当地政府和烟草部门的通力协作下,村集体积极推进土地集中流转与复垦。
“咱们要用好这篇土地,让村子火起来!”村党支部书记邱富斌带领村民充分挖掘四季特色,全力打造农旅品牌。春日,烟垄间的“翡翠长廊”与骑行赛道相映成趣;金秋时节,金色稻浪吸引摄影爱好者记录“大地指纹”;到了夜晚,稻田边的烧烤会上欢声笑语不断。秀山村从默默无闻的深山角落,一跃成为闽西农旅新地标。
图为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坎市镇秀山村梯田丰收美景。陈永诚摄
变化的背后,是传统与创新的交织。秀山村科学规划,采用作物轮种模式优化种植结构,在延续烟叶种植传统的同时,通过种植烟后稻延长土地耕作期,实现“一田两收”的可持续发展循环,形成“以文促旅、以旅兴农”的良性循环,让农文旅融合之路越走越宽。
图为龙岩市永定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坎市烟草站包村烟技员对邱富斌(右)进行种烟技术指导。熊颖摄
同时,秀山村借助“云上永定”等直播平台大力推广文旅资源,知名度持续攀升,形成了“以文促旅、以旅兴农”的良好发展态势。依托坎市镇政府打造的“文秀生态大米”品牌,村里的烟后稻米通过线上渠道畅销全国,年销量突破20万斤。“前烟后稻”的种植模式让水稻每亩增产50公斤,农旅产业成为村民增收的新动力。据邱富斌介绍,去年每户村民仅靠卖大米,收入就增加了5000元。此外,邱富斌还利用当地空气清新的优势,成立大古东农场,发展乌鸡养殖、销售土产品,构建“产供销”一体化链条,帮扶210户脱贫户,户均年增收4500元。村民李大姐高兴地说:“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生活越来越好了。”
图为邱富斌(右二)开展爱心助农扶贫直播活动。邱富斌供图
在民生改善方面,秀山村同样成绩显著。新建的便民服务中心集卫生室、健身室、阅览室于一体,为村民提供了极大便利,成为大家日常生活的 “幸福驿站”。乡贤们自发捐资拓宽进村道路、修缮石拱桥,解决了长期以来的出行难题。65 岁的李阿婆站在焕然一新的村口,满脸笑容地说:“路宽了,心情也更舒畅了。”
如今的秀山村,公路蜿蜒入画,游客络绎不绝,村民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邱富斌表示:“守护乡土,不仅要留住青山绿水,更要让乡亲们在家门口致富。”从撂荒地到生态田,从闭塞村到网红地,秀山人用双手绘就的,不仅是田园与烟火的诗意交融,更是一幅传统与现代共生的乡村振兴画卷。(熊颖 吴玉容)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