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成金”!全国首个千万吨级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在大同开工

“点石成金”!全国首个千万吨级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在大同开工

来源:信阳新闻网 2025-04-29 11:1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4月28日,由中能建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运营的山西大同千万吨级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正式开工,对深入落实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以及全面节约战略,着力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推动煤矸石工业固废资源建材化、规模化、高值化利用,助力无废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从固废到资源:煤矸石 重焕“ 绿色新生 ”

在山西大同,连绵的矸石山与悠悠煤海形成鲜明对比,作为煤炭开采的伴生物,煤矸石长期堆积不仅占用土地,更会引发自燃、扬尘、水体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数据显示,我国煤矸石堆存量已超70亿吨,年新增5亿吨,但综合利用率不足60%,成为制约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包袱”。

面对这一挑战,中能建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山西大同启动全国首个千万吨级煤矸石综合利用示范项目,通过“1267”科创实践,即一次破碎筛分、两次光电分选、六大模块协同,最终产出七大类高附加值产品,科技赋能“吃干榨净”,真正实现“变废为宝”。作为国内首例千万吨级绿色建筑产品开发及煤矸石综合处置一体化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将彻底改变传统处置模式,为全国煤矸石治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能建方案”。

6 大 核心技术突破, 引领行业转型升级

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六大创新技术,其中多项为全球或国内首创,例如,首次借鉴钢铁行业带式焙烧技术,研制出陶粒规模化生产首台套装备,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人工智能光电分选技术可在毫秒间精准分选煤矸石成分,效率远超传统人工分拣;全球首创的“X光+电磁波”技术,成功攻克高岭岩矿物除铁难题,提升产品纯度。

此外,微米颗粒悬浮态煅烧技术可实现99.5%的脱碳效能,而绿色建筑结构保温一体化技术则为装配式建筑行业带来革命性突破。这些技术不仅实现了固废资源循环利用,更推动了多个关联产业向绿色化、高值化升级。

跨界融合,打造循环经济新标杆

项目坚持循环利用、变废为宝,输出的七大产品覆盖建筑、化工、医药等多个领域,形成“工业固废—新材料—绿色建筑”的完整资源循环利用链条。高强陶粒可替代天然砂石骨料,广泛应用于房建、桥梁和市政工程;精制高岭土可用于陶瓷釉料、涂料、医药等高附加值行业;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则直接推动建筑业低碳转型。此外,余热发电、路基填料等副产品进一步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这一模式不仅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更探索出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新材料跨界融合的新路径,为全国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板。

“从‘生态包袱’到‘绿色财富’,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治理固废,更是打造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全新路径。”项目负责人表示,“未来,每一块煤矸石通过科技创新,都将成为绿色建筑的重要‘基石’。”

目前,中能建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将“大同模式”向其他煤矸石集聚区推广,并探索在建筑、交通等领域的更广泛应用。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煤矸石资源化利用将成为绿色经济的新增长点。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