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高质量育人与精准就业学术研讨活动在成都锦城学院举行

首届全国高质量育人与精准就业学术研讨活动在成都锦城学院举行

来源:中国网 2025-04-29 09:2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4月27日,首届全国高质量育人与精准就业学术研讨活动在成都锦城学院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链接未来 对话可能”为主题,由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指导,吸引了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知名企业、高等院校及重点中学的百余家单位代表齐聚蓉城,共同探讨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司原一级巡视员、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主任尹建堃,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副秘书长翟东海,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沈火明,以及成都锦城学院创始人、创校校长邹广严等出席活动。成都锦城学院党委书记刘永湘在致辞中表示,作为一所建校20年的应用型大学,学校始终秉持开门办学理念,倡导教育家、科学家、企业家、文学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共同参与办学,目前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此次研讨活动搭建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对接平台,为各方提供深度沟通对话机会,将为学校育人和企业用人开辟更多可能性。

成都锦城学院校长王亚利在主旨报告中系统阐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锦城模式”。该校以“做人第一,能力至上”为育人标准,构建起“三个并举”培养体系:一是做人的教育与做事的教育并举,培养好人、能人、全人;二是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培育并举,助力学生练就21世纪核心竞争力;三是帮助学生打牢基础与发展长板并举,实现“个性化发展”。

王亚利介绍称,面对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学校将从三方面重点发力:一是立足“应用型”办学定位,探索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成效评估方法,助力构建“高校分类发展评价”体系;二是坚持问题导向与效果导向,积极应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国家及区域发展需求,健全专业评价及管理体系,持续推进“学科专业动态调整”;三是聚焦人工智能+教育,推动师生数字素养提升,创新评价工具,构建高校教育评价数字化、智慧化新范式。

本次活动以“协同创新育人”为核心,创新采用“百业对话百校”模式,旨在打破高中、高校与社会之间的信息壁垒,构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招生与就业联动、供给与需求紧密对接的桥梁。致辞环节中,尹建堃、翟东海、沈火明等嘉宾分别分享各自平台在人才培养领域的探索经验。

主题报告环节,多位专家学者发表精彩演讲。国投集团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中投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咸亚丽以《坚持以终为始 强化需求导向 助推招生就业一体化联动培养》为题,提出高校需以就业为导向优化招生策略,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南开大学青年研究中心主任蒋建荣从高校毕业生就业角度出发,强调核心就业能力培养需贯穿全学段,注重学生自我意识、目标管理、习惯养成与品质塑造。北京华普亿方集团总裁付鹏以《突围同质化:高校人才培养的“非对称竞争力构建”》为题,提出非对称竞争力建设需依托政产教协同、数字化平台与全生命周期培养体系。百度AI技术生态教育区域负责人黄凯解读AI时代人才需求的底层逻辑,指出大学生需兼具“软能力”(情商、适应力、沟通力、协作力)与“硬能力”(专业力、学习力)。成都树德中学行政中心、学生发展中心负责人王璐分享该校从学科教育到生涯启蒙的实践路径,通过模拟招聘会、学科讲座、生涯探索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时代趋势,明确个人发展方向。

活动现场发布“百业对话百校——协同创新育人共同体计划”,旨在促进三方信息共享与资源互通,为新时代人才培养探索提供重要平台。主题对话环节中,企业、高校与中学代表围绕《产教对话:如何推动人才培养更精准契合行业所需?》《全链条养成法则:创新育人,强化中学—高校—产业三方角色互补性》《破解高薪Offer密码——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即战力”?》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本次研讨活动通过思想碰撞与实践交流,为新时代高质量育人与精准就业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为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贡献了智慧力量。(成都锦城学院)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