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染湘西,沃野生金。在湖南省桑植县竹叶坪镇金龙村的广袤烟田里,一幅现代农业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整齐划一的地膜烟垄如五线谱般延伸,现代化农机往来穿梭,村民们忙碌的身影与满目新绿交相辉映,勾勒出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
科技赋能,传统农业焕发新活力
竹叶坪烟站站长戴曦在核心示范区进行技术指导(刘磊、李成供图)
“移栽深度要精准到厘米级,烟苗要与洞口平齐,确保烟苗根系充分舒展。”4月16日,竹叶坪烟站站长戴曦在野牛湖畔的300亩核心示范区进行技术指导。作为全县烟叶标准化生产的“样板田”,这里已实现从整地、移栽到采收的全流程机械化作业。
金龙村的蜕变,正是桑植县推动烟叶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在湖南烟草工商两家“工业反哺农业”战略支持下,该村建成2座育苗工厂、30座物联网烤房,配套3公里机耕道和水系工程,让“靠天吃饭”的传统种植迈入“智慧农业”新时代。“现在一部手机就能管理育苗、烘烤全流程,亩均用工减少40%,上等烟比例提升至65%。”村党支部书记侯红艳介绍道。
全链升级,打造现代烟草农业标杆
驻村工作队员 进行实地观察(刘磊、李成供图)
站在新修建的产业观景台上俯瞰,连片烟田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驻村工作队员李成指着远处的烟田说:“金龙村因地制宜地采用了‘烟叶+N’轮作种植模式,以种植烟叶为主,轮作种植樱桃萝卜、大头菜和羊肚菌等,形成多元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
这种“烟叶+N”的轮作模式成效显著:通过土壤改良、绿色防控等技术的推广应用,金龙村烟叶病虫害发生率下降60%,亩均年收入突破8000元。更可喜的是,依托“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全村烟农户均增收3万元,带动67户脱贫户稳定就业。
产业兴旺,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夕阳西下,老烟农张双玉一边调试着智能喷灌设备,一边感慨:“从前种烟是‘三更眠、五更起’,现在是‘穿着皮鞋种田地’。去年我家120亩烟叶,不光自己纯收入有15万元,还带动村民务工收入总计32万元。”
金龙村烟叶种植田(刘磊、李成供图)
如今,金龙村烟叶已成为桑植县助力乡村振兴的“金色名片”。全村烟农户均毛收入达18万元。正如村支书所说:“我们不仅要让烟田长出‘黄金叶’,更要让农民捧上'金饭碗',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新时代的“山乡巨变”正在上演。烟农们用勤劳和智慧,书写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精彩答卷,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澎湃动能。(刘磊、李成)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