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何燕斌:从军营到文坛,用散文书写人生

专访何燕斌:从军营到文坛,用散文书写人生

来源:信阳新闻网 2025-04-25 14:4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何燕斌,1962年1月出生于北京,1977年参军,1985年复员后进入水利部门工作,直至2022年退休。他的生活经历丰富多样,从军营到地方,从水利工作者到散文作家,何燕斌用文字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对生活、自然和亲情的深厚情感。近日,何燕斌的散文集正式出版,我们有幸对他进行了专访,深入了解了他的创作历程与心路历程。

从军营到地方,生活的积淀成为创作的源泉

何燕斌的文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1985年复员后,他进入水利部门工作,这一干就是37年。水利工作者的身份让他有机会接触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也为他后来的散文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1986年,何燕斌参加了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并于1991年考取了新闻学大专文凭。这一学习经历不仅提升了他的文化素养,也为他日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闲暇之余,何燕斌喜欢阅读古诗词、散文和小说,并尝试自己写作。他的散文作品陆续在多家报刊上发表,如《烟雨蒙蒙的密云水库》《城市排水工》《看海》《父亲的爱洒全家》《军营回想曲》等,逐渐在文坛崭露头角。

有感而发,抒发情感

何燕斌的创作动机非常简单——有感而发。他喜欢旅游,每到一处景点,看到美丽的风景,心中有所触动,便会提笔写下自己的感受。正如他所说:“旅游到一些景点,看着高兴就写一下,抒发情感,有感而发。”这种自然而然的创作方式,使得他的散文充满了真情实感,读来令人动容。

然而,写作并非易事。何燕斌坦言,写作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查找资料。为了确保文章的严谨性,他常常花费大量时间查阅相关景点的历史、文化背景等资料。这种严谨的态度,使得他的散文不仅情感真挚,还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

朱自清的《背影》与父亲的爱

在何燕斌的散文中,亲情是一个重要的主题。他特别推荐了《报得三春晖》,并分享了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感人故事。何燕斌回忆道,初中毕业时,父亲送他去农村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父亲一遍又一遍地为他准备物品,反复叮嘱他要注意安全、与人相处融洽。最让他难忘的是,父亲在深夜为他缝制棉裤的情景。那天晚上,父亲一直忙到凌晨三点多,只为确保儿子在寒冷的冬天能够保暖。这一幕深深印在何燕斌的脑海中,成为他散文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

何燕斌在散文中写道:“父亲的爱体现有多种多样,当他看到我穿的棉裤很薄时,就从家里找出了棉花,开始为我絮棉花。他把棉裤拆开,开始往里絮棉花。我当时已经躺在床上睡觉了,看了一下表,已经是晚上九点半了。就对父亲说:‘太晚了,明天再弄吧。’父亲没有动地方,还在为我继续缝棉裤。我睡着了,不知道多少时间,我醒来,看到父亲还在那里缝棉裤,我看了一下表,已经是晚上三点多钟了。”

这段文字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令人不禁想起那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何燕斌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读来令人潸然泪下。

对大海的向往与追寻

除了亲情,何燕斌的散文中还充满了对自然的向往与热爱。他特别提到了自己早期创作的一篇散文《看海》。在这篇文章中,他回忆了童年和青年时期对大海的向往。何燕斌的舅舅曾是一名海员,经常给他讲述海上航行的故事,这些故事让他对大海充满了憧憬。

多年后,何燕斌终于有机会来到北戴河,亲眼看到了大海。他描述了看到大海时的激动心情:“我到鸽子窝看日出,到海边浴场游泳,在这里可以大口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自由地游泳,那是一件多么让人心驰神往的事,也圆了我十几年看大海的愿望。”

李白与古诗词的影响

何燕斌的散文不仅受到现代文学的影响,还深受古典文学的熏陶。他特别提到了李白对自己的影响。李白的诗歌豪放洒脱,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这与何燕斌的散文风格不谋而合。

继续写作,记录生活

谈及未来的规划,何燕斌表示,他计划先将这本散文集发行出去,至于其他形式的写作,他暂时没有考虑。他认为,写作需要天赋和灵感,而他更愿意顺其自然,有感而发。正如他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灵感就写。”

何燕斌的散文集共分为三个部分:景物篇、人物篇和季节篇。其中,“景物篇”和“季节篇”描绘了山川自然之景,而“人物篇”则着重描写了人物的细微之处,尤其是对父母的爱。何燕斌希望通过这些散文,能够让读者感受到生活中的真情与美好。

何燕斌的散文集不仅是他个人生活的记录,更是他对自然、亲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他用朴实的语言,描绘了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抒发了对父母、对自然、对生活的深厚情感。正如他所说:“赞天地之辽阔,叹人生之短暂,我们又为别人做了些什么,对人的描写反映出人间处处真情在。”

何燕斌的散文集即将与读者见面,相信这些充满真情实感的文字,一定会打动每一位读者的心。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