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作为一线飞行员,我有幸成为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老航站楼(T3航站楼)退役前的最后一批执飞机组。这座自2009年启用的航站楼,曾是乌鲁木齐航空枢纽的“门面”,陪伴无数旅客走过十余载春秋。尽管我入职仅数年,但作为土生土长的乌鲁木齐人,T3航站楼承载着我学生时代的记忆——寒暑假往返时,总会在这里留下匆匆脚步。如今,随着城市航空需求的激增,老航站楼与单跑道已难以承载发展重任,新航站楼与跑道的启用,标志着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正式迈入“扩容提质”的新时代。
告别与新生:老航站楼的历史使命
4月17日清晨7时,我驾驶航班平稳降落在新跑道上。当广播中传来“女士们、先生们,我们即将抵达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的提示时,崭新的跑道与航站楼如画卷般展开:地面标识清晰如镜,航站楼玻璃幕墙在晨光中熠熠生辉,老机场的陈旧痕迹已被彻底抹去。这一刻,我既是历史的见证者——目睹一座地标建筑的谢幕;亦是未来的“导航员”——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为航空事业的腾飞保驾护航。
一线视角:变革中的挑战与机遇
面对新旧交替,一位同事感慨:“老航站楼没了,就像少了个老朋友。”但航空业的本质就是“动态进化”:从螺旋桨到喷气式,从“地窝堡”到“天山”,每一次变革都推动着行业向前。对于一线工作者而言,新跑道、新航站楼带来的不仅是硬件升级,更是责任与使命的叠加:
航班量倍增:更多机位意味着更密集的起降安排;
运行环境复杂化:新飞行程序、滑行道布局需重新适应;
服务标准提升:航站楼容量扩大,对保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挑战与机遇并存”,正如一位资深机长所言:“我们不仅是飞行的执行者,更是航空安全的守护者。”唯有以专业与热忱,方能在这场变革中站稳脚跟,为每一架航班的平安起降贡献力量。
未来展望:打造中亚国际枢纽
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的扩容,不仅是硬件设施的升级,更是城市战略定位的跃升。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新航站楼与跑道的启用,将显著提升机场对飞机的保障能力和旅客吞吐量,进一步强化乌鲁木齐作为中亚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未来,这里将成为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空中桥梁”,见证更多飞行梦想的启航。
从T3航站楼到天山国际机场,改变的是容颜,不变的是航空人对蓝天的执着。在这场历史与未来的交响中,每一位民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音符,共同谱写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壮丽篇章。
(南航新疆分公司飞行部737三分部飞行员 张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