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旁听生”到“正式生” 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设中的寿阳答卷

从“旁听生”到“正式生” 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设中的寿阳答卷

来源:中新网 2025-04-23 16:4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新网山西新闻4月22日电 “三岁一礼”是中国传统习俗,于一个人而言,3岁是人格定型的节点,于一个新生园区而言,3年是建雏型、显初效的时段。驻足回眸,平头融合发展区建设即将走过3个年头,联动发展成果可圈可点,当地交出了一份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设中的寿阳答卷。

晋中市政协副主席、寿阳县委书记赵宏钟表示,近3年来,平头融合发展区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成为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最快、崛起最猛的区域,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完成20亿元,税收突破2亿元。该区从山西中部城市群的旁听生到插班生再到正式生,上升为省市重点支持事项。

美宜佳山西物流中心。 李静 摄

向“新”而行 产业奔上新赛道

在美宜佳山西物流中心的拆零分拣区,排列的仓储货架上摆放近千种货品,每两个货架中间有一条自动传送带,物流中心收到线下门店的电子订单后,货架上相应货品的电子条码就会亮起来并显示货品数量,工作人员根据亮灯提示将货物放进自动传送带上的货筐中,仅需6秒到8秒即可完成一次智能化物流分解动作。

山西中部城市群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19个城市群之一,是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促进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寿阳县委立足国省战略大势,以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重要节点为牵引,将平头融合发展区列为引领全县发展的“三件大事”之首。

在此背景下,美宜家山西物流中心于2024年1月正式落地平头融合发展区。美宜佳作为国内便利店品牌的头部企业,可服务山西省300家门店的配送,货物日吞吐量近百万元。拥有20多年供应链经验的美宜佳将带领寿阳县智慧物流产业驶向快车道。

近年来,平头融合发展区先后引进山西交控、美宜佳等省内外头部企业,新增“四上”企业6家,园区营业性收入达到75亿元。同时,好项目源源不断,落地数字化交通产业园、路桥云洲数字化平台等20个项目,总投资102亿元。

新产业层出不穷,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智慧物流、智慧建材等7个领域的新产业如雨后春笋,特别是智算中心、通航园等抢占未来赛道的新业态超前布局,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强劲动能。

区域发展日新月异,产业竞争日趋激烈,推动平头融合发展区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培植新质生产力为根本方向。其中,产业要向新而行。聚焦推动智改数转,强化产业能级提升,叫响融合区“数谷小镇”品牌。

平头融合发展区要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将数字化交通产业园、钢材数字化加工基地和智算中心作为三大攻坚重点,支持跨园区合作和中小企业参与产业链分工协作,全力打造200亿产业集群,促进数实深度融合。

同时,推动优势产业改造升级。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上,以美宜佳山西物流中心和鹿泉驿站为依托,积极引进一批零售仓储、冷链物流企业,打造辐射“太原-晋中-阳泉”的物流集散中心。

平头融合发展区还要一手抢抓山西通航示范省建设机遇,加快推动龙栖通航园建设和北直航空项目搬迁,填补周边地区发展低空经济的空白;一手抢抓国家支持发展银发经济的机遇,积极推动鹿泉山康养项目取得实质进展,让“长寿之乡·安养寿阳”的名号叫得更响。

走进寿阳县平头镇黑水村,宽敞的柏油路旁,青瓦白墙的村居错落有致。 李静 摄

向“融”而行 资源融合谋发展

春日时节,走进寿阳县平头镇黑水村,宽敞的柏油路旁,青瓦白墙的村居错落有致,宛如水墨画一般。在这里,能够感受到中国乡村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近年来,黑水村充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抢抓乡村振兴百里产业廊带建设机遇,从垃圾治理入手推进村容村貌提升、人居环境改善,让村民住得更舒心。同时,深度挖掘名人、名品、名吃、名医、民宿、名礼“六名”产业内涵,有效推进乡村全面发展。

黑水村突出“名人”效应,借助军旅画家邢俊勤名人优势,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元代建筑“福田寺”旁边建设邢俊勤艺术馆,打造集文化艺术、艺术培训、旅游开发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这些现代设施也让古老的寺庙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文化交流的新平台。

多年来,百里廊带横贯全境,13个村建成森林、水美、文旅乡村,黑水、山底、胡家堙等一批传统村落得到保护提升,平头从一时荒败扭转为处处崭新。同时,集中供热、5G通信、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让平头从生活不便提升为舒心舒适。

“要坚定不移推动开放互通,将平头融合发展区打造成产教融合的聚集地、城乡融合的示范区、文旅融合的新窗口。”赵宏钟在此前举行的太晋一体化平头融合发展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如是说。

平头融合发展区将一体推进科教人才发展。大会期间,寿阳县人民政府与太原师范学院、山西路桥集团分别签订太原师范学院(寿阳校区)项目协议、新建职业中学(交通产业工匠学院)项目协议。

当地着力推进太原师范学院(寿阳校区)建设,今年要完成项目立项等前期工作。加快新建职业中学(交通产业工匠学院)建设进度,确保8月前正式开工建设。依托两所院校,培养一批符合园区产业发展和创新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平头融合发展区持续实施“大院大所”工程,开展“十百千”行动,聚焦交通物流、数字经济、医疗康养等产业,每年确定10个“揭榜挂帅”课题、常态对接百名领军人才、培育引进千名实用型人才。

此外,以307国道、国防路、秋郭线建设为着力点,聚焦环境提质、产业提效、治理提能三个方面,接续实施“三建三制三评”创建,推动8个乡村振兴项目落地见效,确保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超40万元,协同推进城乡共富共荣。

山西数字化交通产业园。 李静 摄

向“效”而行 机制创新聚合力

打造省内首个“飞地经济”示范区,创新“管委会+大企业”模式,与太原市杏花岭区和中北高新区建立项目共建机制,与晋中大学城建立人才引进机制,与山西农大等高等院校建立科创攻关机制,如今,平头融合发展区已成为寿阳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首创之区”。

太晋一体化是山西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举措,而平头融合发展区作为前沿阵地,肩负着为区域协同发展探路、为经济增长赋能的重要使命。

平头融合发展区肩负重任,既要打通“有形”的山,又要翻过“无形”的山。创新机制的建立与运用,是一个园区走向成熟的标志,更是其快速发展的必备。

其中,大力实施基础设施互融互通工程,主动靠前服务青银二广高速太原联络线项目,力争明年6月顺利竣工通车,真正打通“罕山”、走出“东山”,让平头正式进入“太原15分钟通勤圈、半小时经济圈”,充分彰显区位优势。

平头融合发展区要翻过认知狭隘的“山”,积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实际推进集成创新。比如,借鉴京津冀、长三角等先进园区的管理经验,在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改革公共服务机制等方面加快探索。

还要对接路桥、建投等企业,合作成立投资运营公司,积极参与园区及社会项目建设,支持融投公司通过上市、发行债券、设立产业引导基金、股权投资等方式开展资本运作,进一步增强园区运营公司的造血功能。

创新“飞地”模式。平头融合发展区继续加强与迎泽区、杏花岭区等地的对接交流,持续打造全省“飞地经济”合作范本。充分释放融合区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优势,让更多优质资源“飞入”融合区,实现合作共赢、利益共享。

在创新考核体系方面,根据高质量发展指标、改革创新指标、服务保障指标等指标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探索建立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亩均工业投资、亩均工业产值、亩均税收等为主要指标的“亩均论英雄”评价体系,依据评价结果,予以分档激励。(完)

(杨佩佩)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