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铺就经营路,党员小店暖民心

“三心”铺就经营路,党员小店暖民心

来源:信阳新闻网 2025-04-23 10:3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晨雾裹着细雪簌簌落下,刚办完内退手续的陈金梅站在空荡荡的家里,手中攥着内退证明,心里像压了块大石头。“才45岁,难道就这么闲在家里?”她望着窗外出神,母亲医药费的账单,儿子大学学费的重担,像两座无形的大山压在她单薄的肩头。

一天路过黄石北站时,她注意到出站口人流如织,却连个像样的便利店都没有。高铁站川流不息的人潮给了她灵感,“要不...开个小店?”这个念头在她心里扎了根。拿出全部积蓄,陈金梅在黄石北站旁租下了一个50平的小店面。

然而现实给了她当头一棒。“开业第一天,我特意把货架堆得满满的,结果顾客进来转一圈就走了。”陈金梅回忆道,“第一个月算账,居然亏了1000多。最困难的时候,连儿子的学费都要东拼西凑。”夜深人静时,她常对着空荡荡的收银台发呆,玻璃上倒映的身影,与站前匆匆掠过的列车一样迷茫。

图为小店改造前

转型 焕 新,用 “ 匠心 ” 重塑店铺

转机出现在烟草公司客户经理童经理的一次走访中。“陈姐,您这店位置这么好,可不能这样浪费啊!”童经理看着杂乱的店铺,二话不说就卷起袖子,帮忙重新规划店铺布局。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童经理几乎天天来店里帮忙。“陈姐,特产要放在门口最显眼的位置。”“烟柜要移到右边,那里光线好。”“这些纸箱都不能堆在明面上。”她边说边画出示意图,“咱们分三步走:先规划动线,再升级设备,最后打造特色。”陈金梅像个学生一样认真,把每个建议都记在小本子上。

图为童经理与陈金梅沟通现场

“童经理,这个知音通系统真的这么神奇吗?”陈金梅看着新安装的设备有些犹豫。在童经理的耐心指导下,陈金梅尝试着操作,“嘀— —”,清脆的扫码声不断响起,扫码枪顺利读取商品信息,迅速呈现在屏幕上。陈金梅不禁感叹:“这样确实方便多了!”童经理笑着说,“以后卖一件商品就扫一下,价格、库存、盈利一目了然。”果然,用了不到半个月,陈金梅就爱上了这个“智能管家”,“以前月底对账要翻账本,现在点点鼠标就全清楚了!”

随着店铺加入湖北烟草“知音同行”流通品牌,陈金梅的小店从传统便利店逐步升级为优质现代终端,月销售额从不足1万元跃升至5万元。“以前愁卖不动货,现在愁补货不够快!”陈金梅笑着说,眼睛里闪着自豪的光。

由于常常有旅客来询问有没有地道的黄石特产,在童经理建议下,陈金梅将十多种黄石土特产引入店铺,黄石港饼的酥香里藏着百年老店的匠心,阳新油面的柔韧中蕴含着农家手艺的温度,大冶糊面的醇厚则诉说着山野的质朴……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特产,在陈金梅店内的货架上焕发新生。

陈金梅擦拭着“助农扶贫专区”的招牌说,“希望能让每个离站的旅客都能带走一份黄石记忆,让这些承载着黄石文化和风味的特产走出乡村,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果然,这些包装精美的特产很快成为来往旅客们的最爱。“上次有位北京客人,一口气买了二十盒港饼说要送同事呢!”陈金梅笑着说,眼睛弯成了月牙。

图为店内“助农扶贫特产专区”

服务升温 ,用 “ 暖心 ” 连接社区

冬日的一个清晨,陈金梅发现一位老人蜷缩在店门口取暖。“大爷,进来喝杯热茶吧?”她连忙把人扶进店里。老人捧着热水杯的手不停颤抖:“谢谢,我...我就是想等首班车...”

这件事让陈金梅深受触动。第二天,她就把店面后区收拾出来,摆上桌椅、饮水机,挂起“红色驿站”的牌子。童经理知道后,立即送来医药箱和雨伞架:“陈姐,这个便民服务点咱们要好好打造!”

很快,“红色驿站”就被打造成了黄石北站的“暖心港湾”。这里有热水、雨伞、应急药品,还有一个小小的图书角。清晨,环卫工人来这里接热水;下午,外卖小哥在这短暂休息;有时,身体不适的旅客可以免费借用药品。

图为陈金梅店内“红色驿站”

“陈老板,能借把伞吗?突然下雨了。”一位旅客急匆匆地跑进来。“给,这把伞您先用着,下次路过带过来就行。”陈金梅爽快地递过伞。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黄石北站旅客多,一杯热茶、一把伞,就能让人记住这家店。”一位常来歇脚的司机赞叹。

2020年疫情期间,有人劝她:“现在物资紧张,你该涨价就涨价。”陈金梅却坚定地摇头:“我是党员,这种时候更不能发国难财。”她建立了社区购物群,每天骑着电动车给隔离在家的居民送货。

“做生意不能只算经济账,还得算人情账”,陈金梅说。疫情期间,陈金梅的电动车成了社区的“救命车”。有人偷偷塞钱想多买些紧俏商品,她把钱推回去:“大姐,这钱我不能要,咱们共渡难关。”解封那天,十几位居民自发来帮她打扫店铺,阳光照在大家笑脸上,格外温暖。

党员担当,用 “ 初心 ” 回馈社会

“陈组长,知音通系统是在哪里查看月度账单呀...”深夜11点,陈金梅还在电话里指导新加入互助小组的成员。自从被推选为组长,她的手机就成了“24小时服务热线”。“陈组长,我这个月的销售又下滑了...”在互助小组的例会上,店主小李愁眉苦脸地说。“别着急,”陈金梅拍拍她的肩膀,“咱们一起分析分析问题出在哪。”作为下陆区综合客运枢纽站互助小组组长,她总是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

图为陈金梅给小组成员分享“经营秘籍”

童经理看在眼里,主动提出:“陈姐,咱们搞个'党员示范店'结对帮扶怎么样?”在她的协调下,陈金梅与3家困难零售户结成对子,开展一对一帮扶,每月15号的“经营分享会”上,总能看到她拿着小本本认真记录分析每个人的问题。“金梅姐,我这个月销售额涨了20%!”年轻的店主小王兴奋地报喜。

去年冬天,陈金梅听说菜场零售户黄老板患了尿毒症,立即买了米、油等慰问品前去探望。“陈姐,这...这怎么好意思...”黄老板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咱们都是同行,互相帮助是应该的,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大家一起想办法。”在她的带动下,互助小组的成员们经常组织公益活动。今年春节前,他们一起为社区孤寡老人送去年货。“看到老人们开心的笑容,我觉得特别有意义。”陈金梅说。

图为陈金梅与互助小组成员看望社区老人

如今陈金梅的小店,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濒临倒闭的小铺子。清晨的阳光透过崭新的玻璃门照进来,映在“党员示范店”的铜牌上闪闪发亮。“童经理,您看我这新进的富川茶叶...”陈金梅热情地招呼着。童经理欣慰地笑了:“陈姐,您现在可是咱们烟草终端的'活教材'了!”

店外,南来北往的列车依旧匆匆;店内红色驿站里,几位旅客正边喝茶边翻看旅游手册。这个充满温情的小店,虽不耀眼,却始终温暖而坚定地发光,店主陈金梅以初心为笔,以人间烟火为墨,在平凡岁月里践行着一名党员的使命。(游萍)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