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钢铁开启“无尘化”革命:移动卸料除尘系统重塑长江岸线生态图景

重庆钢铁开启“无尘化”革命:移动卸料除尘系统重塑长江岸线生态图景

来源:固原新闻网 2025-04-22 15:0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长江之畔的晨雾还未散尽,重庆钢铁原料码头已响起设备调试的嗡鸣。工程师李鹏望着正在施工的“移动卸料尘源超低排改造”项目,这套“会追踪、能呼吸”的智能除尘系统将为守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贡献重钢力量。

“传统除尘设备根本追不上移动的卸料车,粉尘总是‘逃逸’。”要真正实现“无尘化”,首先必须攻克三个“技术难点”,项目负责人周纪军指着三维模型解释道。面对难题,团队研发出三大核心技术:面对传统除尘设备在移动工况下的失效难题,研发团队创造性构建起动态除尘矩阵;当卸料小车沿着150米轨道移动时,除尘罩如同智能捕手般实时追踪物料落点,0.8微米级的塑烧板滤芯能在300℃高温下保持98%过滤效率,而PLC控制系统50毫秒级的响应速度,让除尘系统比卸料动作更快0.3秒完成风量调节。

在有限的缓冲仓空间里,重庆钢铁的工程师们玩转了一场“空间魔术”,通过将供电轨道与除尘管道立体集成,原本需要三层平台布置的设备被压缩进立体垂直空间,除尘效率提升了2.3倍。更令人惊叹的是当卸料小车以匀速行进时,除尘管道能实现±5厘米的动态对接精度,这好比在百米冲刺时将手握的接力棒摆动幅度控制在拳头大小的范围。

目前项目已完成部分核心任务,正式进入中期攻坚阶段,将按计划推进剩余工作并动态优化执行方案。但智能系统已提前算出一笔“生态经济账”:每小时2万立方米空气净化能力,相当于每8分钟置换整个码头的空气;每年减少380吨粉尘排放,若换算成生态补偿,等同为长江沿岸新增3400棵大树;而隐藏在这些环保效益背后的,是20个月即可收回成本的清洁生产经济学——通过智能风量调节,除尘系统能耗直降28%,每年还能减少价值60万元的矿粉流失。(王金超、李超群)​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