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才的成长轨迹,往往折射着组织的培养智慧。当新生代遇上传统行业,如何在守正与创新中找到成长支点?罗田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以系统性思维重构青年成长坐标系,将制度设计的精准度、实践锤炼的颗粒度、生态营造的包容度转化为人才发展的加速度,让青春力量在基层治理与行业转型中破茧成蝶。
“立体化育苗”成长路径
罗田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的人才培养打破传统“填鸭式”灌输,建立起全生命周期的成长导航系统。三级导师制折射出思想引领、业务精进、生活关怀的培养系统,思想导师通过谈心谈话校准价值观,业务导师借助实战演练拆解工作方法论,生活导师则以文化浸润消解职场适应焦虑。针对青年特质设计的轮岗机制,让员工在配送、稽查、客服等链条中感知行业全貌,在跨岗位实践中培育系统思维。
(图为每周研习案例复盘活动 邓欣瑞摄)
成长积分卡、动态人才库等创新管理工具,将学习成果与职业发展深度咬合。每周固定的研习班、每月专题的案例复盘,推动被动学习转向主动求索。这种既给方向又给动能的培养模式,让青年在清晰的职业坐标系中找到发力点,形成“学习有标杆、进步有通道、贡献有反馈”的良性循环。
“淬火式锻造”实战场景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硬的教材。青年员工被推向改革前沿,在卷烟配送中读懂市场供需逻辑,在终端服务中磨砺群众工作方法,在案件稽查中锤炼法治思维。真假烟鉴别擂台、执法情景模拟等沉浸式训练,将业务知识转化为肌肉记忆;全员参与的客户满意度提质课题、QC课题攻坚,则把工作痛点变成创新起点。
(图为客户经理在终端设计陈列 李燕摄)
“专销互动”“头脑风暴”持续激活着实践场景的育人效能。老员工传授二十年积累的沟通技巧,新青年分享数字化工具应用心得,不同代际的智慧在碰撞中形成传承闭环。这种“战场即考场”的淬炼模式,让青年在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中完成能力跃迁,把基层历练转化为终身受用的成长养分。
“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
创新不是孤独的冲锋,而是生态的滋养。罗田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破除“唯结果论”的考核导向,建立容错试错的弹性空间,放松课题内容限制、设立创新奖励基金、搭建跨部门协作平台,让青年敢于提出颠覆性构想。数字化工具的普及应用,将员工从重复劳动中解放,腾出更多精力用于创造性工作。
(图为队伍研讨示范终端建设事宜 周其志摄)
评价体系的重构让创新价值获得更多认可。无论是业务流程的微改进,还是服务模式的再设计,都能在动态考核中找到价值锚点。定期举办的创新经验分享会,既展示成功案例也剖析失败教训,形成知识共享的共生系统。这种既有阳光雨露又有肥沃土壤的创新生态,让青年智慧持续转化为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人才培养的深层逻辑,在于构建人与组织共同进化的命运共同体。罗田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通过制度破壁、实践筑基、生态赋能的三维重塑,让青年人才在基层沃土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这种既接行业地气又具时代锐气的育才实践,不仅为传统行业转型注入青春动能,更探索出一条基层人才自主培养的创新路径。当每粒种子都能找到破土而出的力量,整片森林便拥有了生生不息的希望。(袁子恒)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