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道智造2025用户生态大会 行业专家共话数据中心液冷、芯片封装与国产CAE发展路径

云道智造2025用户生态大会 行业专家共话数据中心液冷、芯片封装与国产CAE发展路径

来源:信阳新闻网 2025-04-22 10:2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年4月18日,北京云道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在深圳举办的“智造匠心,共创未来”用户生态大会上,一场以“仿真行业趋势及洞察”为主题的圆桌论坛引发关注。圆桌主持人由云道智造营销部负责人林志红担任,华南理工大学潘敏强教授、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侯峰泽博士、阳光电源卫伟博士及深圳市新国都CIO刘泉池四位行业专家,围绕数据中心液冷技术、芯片封装挑战、新能源仿真应用及国产CAE软件突围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为中国工业仿真技术发展提供前沿洞见。

液冷技术革新:数据中心的降耗攻坚战

针对数据中心高能耗问题,华南理工大学潘敏强教授提出三大技术趋势:液冷替代风冷、新能源+储能供电、余热回收利用。他指出,传统数据中心冷却系统能耗占比高达40%,液冷技术虽已成熟,但需突破热仿真工具的“被动验证”模式,转向“主动设计”:“当芯片功率突破2000W时,仿真软件需融合拓扑优化与制造工艺约束,生成兼顾散热性能与成本的最优结构。”

潘敏强进一步强调数字孪生系统的进化方向:“当前运维孪生系统仅实现可视化,未来需集成历史数据预测故障,并将碳排放指标纳入交易体系,让节能效益直接转化为经济价值。”

芯片封装仿真:跨尺度挑战与国产化机遇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侯峰泽博士指出,AI芯片驱动先进封装技术向玻璃基板、混合键合等方向迭代,但跨尺度仿真难题凸显:“从0.4微米键合间距到180毫米基板尺度,传统工具难以兼顾工艺应力控制与系统级电-磁-热-力耦合分析。”他建议国产CAE软件聚焦差异化场景:“轻量化模型与AI辅助加速是关键。若能像DeepSeek降低大模型成本一样压缩仿真门槛,国产软件将快速渗透市场。”

新能源产业:仿真从“工具”到“决策核心”的跃迁

阳光电源卫伟博士坦言,光储氢领域面临“精度与效率不可兼得”的困境:“场站级仿真若追求高保真,算力成本难以承受。”他认为,AI与物理仿真的融合是破局方向:“短期通过降阶模型提速,长期需构建‘数据预测+物理验证’双引擎。”对于云道智造“数字世界物理引擎”的定位,卫伟高度认同:“当仿真精度超越物理实验,它将从辅助工具升维为系统设计的决策大脑。”

企业实践:仿真工具护航“中国制造出海”

深圳市新国都CIO刘泉池分享实战案例:企业POS机出海后因高温频发故障,引入云道仿真工具后,研发周期缩短30%,售后成本锐减。“一次海外退货损失超百万,仿真技术不仅降本,更为中国品牌守住口碑。”他呼吁国产软件厂商深化行业合作:“从支付终端到储能电站,我们需要更多端到端解决方案。”

本场圆桌论坛,既揭示了仿真技术在“双碳”目标与高端制造中的战略价值,也勾勒出国产软件“场景突破+生态协作”的突围路径。随着液冷革命、芯片封装升级与新能源转型的加速,中国工业仿真技术正从“跟随者”向“规则定义者”蜕变,为全球产业链注入创新动能。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