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一个人将仰望星空的震撼转化为对宇宙本质的哲学追问,会碰撞出怎样的思想火花?《魔幻紫金港》的作者甘钧先教授以独特的“科学散文”体裁,在理性与诗性之间架起桥梁。本次专访揭示了他如何从山村落日走向宇宙深处的思考,以及这种思考对当代人的特殊意义。
星空启蒙:乡野童年的精神烙印
“夏天夜晚的四川乡下,天地间只剩下银河与虫鸣。”甘教授这样描述塑造他思维方式的成长环境。在那个没有兄弟姐妹的孤独童年里,每日翻山上学时见证的落日、无人打扰的漫长观星时光,成为他思想体系的原始坐标。“所有动物生活在相同环境,为何唯独人类诞生智能?我的答案藏在星空里。”
甘钧先教授的童年在四川的乡下度过,那里邻居稀少,环境静谧,为他养成独自思考的习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乡村的夏夜,远离城市的喧嚣与光污染,璀璨的星空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他眼前,那种震撼成为他探索宇宙的最初动力。这些童年经历几乎完全塑造了他对宇宙的思考,激发了他对宇宙真相、生命真相这些根本性问题的强烈探索欲。
这种童年体验直接催生了《魔幻紫金港》中最具代表性的章节。他提出颠覆性假说:20万年前,正是原始人对星空的凝视激活了人类独有的好奇心基因,这种“仰望冲动”成为文明诞生的第一推动力。
写作的双重触发:历史轮回与生命叩问
科学散文的边界探索:在公式与诗性之间
甘教授的语言风格也别具一格。他创作的科学散文是一种全新的形式,既不同于传统散文家如朱自清、鲁迅、林清玄等对生活感受的描述,也并非单纯的科普或科学理论阐述。他摒弃了科普作品中可能让读者望而却步的数学公式、物理定理等晦涩内容,将科学的理性与人文的感性相融合,以一种通俗易懂且富有个人色彩的方式,真实记录了自己对生命和宇宙起源的深度思考,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这种创新付出代价:读者反馈呈现两极分化。约15%的读者(多为理工科学生)盛赞其思想锐度,同等比例者则直言“不知所云”。对此甘教授表现出哲人的从容:“真理的传播需要时间培育,就像星光抵达地球需要穿越光年。”
作品价值:知善恶,倡导向善
甘钧先教授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向读者传递一个核心信息——知善恶。在他看来,当今社会人们往往过于看重金钱和权力,而忽视了善恶的重要性。但通过对宇宙的深入思考,他发现善恶并非仅仅是道德教化的范畴,更是一个生物进化问题。他认为善的生物会与善的生物生活在一起,恶的亦是如此。倡导人们知善恶、向善良,对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个人的道德成长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作者期待:启发思考,培育受众
甘教授在写作时,将自己与读者的关系定位为启发者,他的作品需要一个缓慢被接受的过程。他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受到启发,理解作品的内涵。他并不追求作品能迅速被大众广泛接受,而是希望通过作品慢慢培育读者,扩大受众群体。
未来三部曲:从有限到无限的思维跃迁
甘钧先教授目前正在对系列作品的第三部进行最后的修改。第三部作品将聚焦于“无限”这一主题,甘教授认为自己在其中对该主题的阐述较为清晰。相较于第一部的19万字,第三部将精简至7~8万字,力求以更简洁精炼的语言传达深刻的思想。甘教授明确表示,他未来将专注于思想类散文的创作,不会涉足科幻小说或其他缺乏思想性和学术性的题材。这与他的职业背景密切相关,他对创作品质有着严格的要求,始终坚守在探索宇宙与生命真相、挖掘人文精神的创作道路上。
结语
甘钧先教授的《魔幻紫金港——宇宙想象实验与我理解的宇宙》以其独特的创作视角、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创新的表达形式,为读者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引领人们从心灵层面感受宇宙的魅力,体会宇宙与人类之间的紧密联系。相信在未来,这部作品以及甘教授后续的创作,将在科学散文领域乃至更广泛的文化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吸引更多读者踏上探索宇宙与自我的奇妙之旅。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