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以 "豫见新速度?AI 上中原" 为主题的飞书先进生产力峰会在郑州成功举办。郑煤机集团 IT 总监 甘伟以“工具”为引,讲到了三千年前商代工匠用青铜器改写了中原文明的历史,回到自身讲述了郑煤机作为一家扎根中原 67 年的制造企业、在数智化浪潮中用飞书装上智能引擎的故事。
郑煤机集团 IT总监 甘伟
01|选择飞书,让一线用数字化找到价值定位
郑煤机始建于 1958 年,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煤矿综采技术和装备供应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甘伟讲到:当数智化浪潮来袭,即便是行业龙头,郑煤机和其他企业一样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数智化转型已经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条生死线。跨部门协同难、流程割裂低效,设备利用率低、维护全靠经验,供应链波动大、生产计划受冲击……这些问题倒逼着郑煤机思考,如何才能有效推动数智化转型?
在选择工具的过程中,郑煤机主要考虑了三个层面:一是要满足统一业务平台入口,构建高效协同办公平台,二是需要解决日常办公信息流转以及知识留存管理、组织管理等现实问题,三是需要推动集团办公向高效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基于上述几点需求与目标,郑煤机集团最终选择了飞书。甘伟分享到:2022年,郑煤机全面上线飞书,彼时数字化团队20人,如今已扩展至约50人,并计划扩展至全球 150-160人。数字团队人员倍增的背后是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和对业务数字化的战略重视。数字化团队更深远的目标,是让更多一线员工站在数字化的最前线。
甘伟说到:“数字化的项目是一把手工程,我们的企业里同样面临这个问题,日常工作利用微信来解决点到点的问题。如何说服业务部门和业务伙伴用飞书来替代微信?他更进一步指出“只有当大家把飞书作为业务平台而不仅仅是通讯互动平台应用时,飞书才更容易被业务人员接受。”在这个过程当中,郑煤机连续两年举办了效率先锋大赛,让员工用数字化思维来主动拓宽业务边界,感受到自己的创新能力,找到自己的价值定位。
02|业务场景的加速度转型
随后,甘伟向在场参会嘉宾分享了几个郑煤机一线利用飞书,在不同岗位、不同业务环节,实现加速度转型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成套项目管理,成套装备研究院是郑煤机内部设计的源头。过去主要借助线下 EXCEL、微信等方式组织项目开展,项目关于与管理人员对市场开发阶段的整体情况不了解,无法实时掌握成套项目市场开发、研发设计各阶段的具体情况。而现在,通过飞书多维表格重构流程,把招投标统计、设计计划制定、项目动态跟踪等流程全部线上化,各环节负责人实时更新数据,系统自动生成统计图表。月度招投标分析从 1 小时压缩到5分钟,项目动态跟踪时间从2小时减少到目前的 0.5 小时。从堵到通,飞书有效地解决了郑煤机成套项目管理过程中的诸多瓶颈问题。
刀具管理是机加工制造生产的重要环节。2023年底郑煤机引入了智能刀具云仓,工人刷脸进入、随拿随走,出闸机后自动结算。但很快就发现了问题:人脸识别领料后,ERP 数据不同步,离职员工还能刷脸,财务每月要大量时间核对刀具领用结算数据。通过飞书多维表格,打通了人事、ERP、刀具仓数据,实现了员工离职信息实时同步,领料自动关联物料编码,让沉默的物料"开口说话",采购部门看仪表盘就能精准补货。现在,刀具领料信息精准推送并确认,月度结算数据准确可依,资金占用减少13万,还省下10万系统开发费。未来,郑煤机还计划把这套复制到劳保用品、办公用品等更多不同场景,把更多原来困扰我们的“数据黑箱”,变成降本增效的“透视镜”。
物流调度是郑煤机物流运输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产品批量产出效率,集团各厂、分子公司、园区有大量调度需求,以往用车需求通过微信群提报,信息多、容易漏。而当下,郑煤机的物流调度业务全部由线下转移至线上,车间在线提交需求,系统自动匹配最近空车,司机扫码记录作业节点,异常情况自动预警,给物流调度装上了 "数字罗盘"。派车及时率提高 30%,日完结需求单约30单,每月就是900单。
在自订货管理方面,原来存在订单信息来源广、生产批量小、在制项目多、协同部门多、生产跟进基本靠人等问题。但当下,郑煤机基于飞书将各源头信息统一汇总到一张飞书多维表格,管理者通过一张仪表盘可以实时分析产品信息,全局统筹协调各部门工作,提高运营效率。还能自动化打通自订货业务各环节,关联产品周期和订单信息,精准提醒到人,保证各环节配合紧密,计划拖期率、返修返工率全部降至0,让零散的订单流程从“断”到“连”,产品交付周期压缩了 10%,全年节约管理成本约40万元。
今天,郑煤机用飞书实现了加速度发展;在未来,郑煤机与飞书合作将主要聚焦在全球数字化协同和 AI 探索。甘伟说道:今天我们希望用郑煤机的实践证明,传统制造业不是数字时代的旁观者,而是新生产力的创造者。最后期待我们河南制造业借力飞书平台,利用互联网思维来打造河南制造的一个加速度,跑出我们河南制造业在数字时代的一个新速度!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