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3点,大庆油田采油五厂第三作业区的巡检车划破夜色,停在注采301班组的抽油机旁。手电光束在电机接线盒上扫过,生产指挥中心主任牟晓刚蹲下身,用测电笔精准刺入接线柱间隙:"这里接触不良,温度比正常值高,记录下来!"这是第三作业区春检"体检报告"中的第15个隐患点。
自3月启动春检以来,这个作业区摒弃"台账式检查",改用"手术刀式排查法"。每台设备都被赋予"健康档案":从抽油机的"关节"——光杆密封盒,到中转站的"血管"——输油管线,生产指挥中心成立的检查组成员用红外热成像仪、超声波测厚仪等仪器逐项扫描。在12号计量间,副班长王继发现压力表指针轻微抖动,拆开表壳后发现弹簧管微裂,当即启动紧急更换流程。"设备不会说谎,数据偏差0.1都要追根溯源。"牟晓刚在隐患台账上重重画了个红圈。
本次隐患排查重点开展了“亚健康”设备专项整治。杏十三一集输班班长兰天带领班组成员自制“设备听诊器”,通过震动频率判断电机内部磨损情况。在检查联合站的管线时,他们利用差压式管线泄漏报警装置进行漏液检测。该装置通过监测管道内压力差变化来检测泄漏,一旦发现异常,会在短时间内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处理。部分装置还可结合负压波传播速度等技术对泄漏点进行定位,帮助维修人员快速找到问题所在。兰天表示:“我们给每台设备都做了‘基因检测’,确保隐患清零,保障管道的安全运行。”
春检不是"一阵风"。目前春检工作还在进行中,作业区建立了"隐患回头看"机制,在17号站,生产指挥中心检查人员发现之前更换的保温层边缘有轻微翘起,当即要求重新固定。“整改只是起点,稳定运行才是终点。”支伟指着墙上挂着的隐患整改追踪图说,“绿色代表持续观察,蓝色是重点监控,红色就要重新返工。”
就像在春检启动会上,作业区经理廖百顺说的那样,春检不是为了应付检查,而是给设备做透析。他展示了一组数据:通过优化抽油机冲次参数,单井日耗电量下降5度;更换新型盘根盒后,光杆漏失率降低至0.3%。这些数字背后,是大家用扳手和测电笔一寸寸“抠”出来的效益。
随着夜幕降临,巡检车的尾灯接着亮起,基层班组和保卫班又在其他人下班后继续着夜间巡检的工作,白天黑夜的接续,为作业区生产安全平稳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李婷)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