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闽北山峦叠嶂处,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漳墩镇康屯村曾是乡村发展的‘硬骨头’:距镇中心30公里的蜿蜒山路阻隔了发展机遇,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留守的老弱病残在贫困枷锁中挣扎。视力残疾的村民温贤郎一家五口曾蜷缩在漏雨的土坯房中,仅靠三亩薄田糊口。转机始于建阳区烟草专卖局实施的‘金叶突围’计划,这片曾被贫困笼罩的土地正上演着“金叶生香”的振兴故事。
金叶计划精准落地
“要让土地长出黄金叶,先得让技术扎下根。”建阳区烟专卖局(分公司),通过“订单种植+技术托管”模式,建立“月度走访+季度评估”的动态技术帮扶机制,为温贤郎家20亩坡地“把脉开方”: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土壤湿度,为精准灌溉提供数据支撑;无人机植保作业高效又便捷,大幅提升了病虫害防治效率;智慧烤房集群实现了烘烤过程的智能化控制,确保烟叶品质稳定;烟稻轮作土壤保育方案,有效提升土壤肥力的同时,还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采摘季时,用工荒成为难题。关键时刻,建阳区局党总支将主题党日活动搬到了烟田。二十余名党员顶着炎炎烈日,投身烟叶采收工作。采收后的烟叶,被分类整理,像艺术品一样整齐码放。温贤郎的妻子捧着碧绿的烟叶说道:“这些专家采的烟叶,成熟度就像用尺子量过一样!”不仅如此,党员突击队还引入智能化烘烤设备,将烟叶的损伤率从12%降低至3%,每公斤烟叶增收2.8元。
图为2025年春温贤郎在烟技员指导下浇施菌核净预防烟叶青枯病。范钦耀摄
脱贫迈向多元产业
首年种烟,温贤郎家就迎来“三级跳”:多年债务顺利偿清,还实现盈余,达成建阳区烟草专卖局“当年种植,当年脱贫”的目标。2024年9.37万元的烟叶收益,让他们建起三层新居。曾经辍学的大儿子经技能培训成为汽修技工,月入6000元。“明年还完房贷,一定要送小儿子进重点高中!”温贤郎的底气,源自烟田里摇曳的“绿色银行”。
图为2025年春节前夕,建阳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局长、经理张建忠到温贤郎新居走访。连珣摄
如今在建阳,这样的蜕变并非孤例。9户帮扶对象通过“订单种植+技术托管”模式全部脱贫,烟后稻、锥栗等配套产业渐成气候。站在连片烟田前,建阳区局(分公司)局长、经理张建忠描绘新蓝图:“我们要让每片烟叶都带着科技味,让多元产业在烟秆堆肥的土壤里开花结果。”
山风拂过翡翠般的烟田,这片土地正以科技为笔、产业为墨,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连珣、肖洁)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