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农业科技的兴趣,4 月 7 日,中捷友谊小学组织师生走进中捷农科所,开启了一场科普之旅。
师生们首先来到中捷农科所的展览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认真聆听捷麦的发展历程。从“冀麦 32”到“捷麦 19”“捷麦 20”,再到如今的“捷麦 21”新品系,这些抗旱耐盐碱的优异良种,见证了中捷农科所 40 多年来在旱碱麦新品种选育上的不懈努力。同学们了解到,这些良种不仅提高了盐碱地的粮食产量,还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师生们来到试验田,近距离接触旱碱麦。在农科所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同学们观察旱碱麦的生长情况,了解其抗旱、抗碱等特性。看到绿油油的麦苗在盐碱地上茁壮成长,同学们不禁感叹农业科技的神奇。工作人员还向同学们介绍了旱碱麦种植的“旱作雨养”模式,即除在出苗时进行必要喷灌外,基本靠自然降水生长,这种模式既节约了水资源,又保证了旱碱麦的生长。
此次访学活动,让中捷友谊小学的师生们亲身感受到了农业科技的魅力,了解了旱碱麦的发展历程,增强了对农业科研工作的认识和尊重。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开展此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刘会猛)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