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为炬,照亮乡村振兴路!《燃烧的番塔》广东省影协观影交流会成功举办

非遗为炬,照亮乡村振兴路!《燃烧的番塔》广东省影协观影交流会成功举办

来源:信阳新闻网 2025-04-08 15:2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4月2日,电影《燃烧的番塔》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内部观影交流会在广东省文联省影协放映厅举行。广东省文联剧影视工作部一级调研员、省影协专职副主席肖小青,省影协副主席、导演委员会主任张全欣,导演委员会副主任朱景辉,省影协主席团成员、评论与交流委员会主任周文萍,以及二十余位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等业界同仁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这部聚焦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的诚意之作。

真实案例为基,书写乡村情书

作为佛山市文艺精品扶持项目,《燃烧的番塔》以佛山"烧番塔"非遗文化为精神内核,讲述基层村支书梁浩东带领村民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产业转型的动人故事。影片取材自剧组实地调研的真实案例,通过年轻人钟睿、何思源回乡创业的视角,展现新时代乡村振兴过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的交融与创新。

导演白云飞 动情表示:“身为这部电影的编剧和导演,电影里每一个镜头都是写给乡村的情书。在筹备阶段,我们主创团队走访了佛山数十个村落,记录下清晨的稻田、老会堂斑驳的砖墙,荷塘月色,还有农村独有的那一份恬静。所以采风中,当看到火焰从塔顶冲天而起,那不仅是丰收的祈愿,更是乡亲们对繁衍生息的故土炽热情感的投射。选择将基层干部与非遗传承两条叙事线交织,是因为乡村振兴的根脉在于人与土地的联结。梁浩东这个角色原型来自我接触过的多位村支书,他们在改造旧村时遭遇的阻力,恰恰折射出传统与现代碰撞的真实困境。拆鸡鸭棚、改建老会堂这些情节看似琐碎,实则是乡村治理中“破与立”的缩影。而烧番塔作为贯穿全片的符号,既是文化传承的纽带,也象征着基层工作者心中永不熄灭的理想火焰。今天的乡村振兴,需要更多年轻人带着对故土的眷恋归来,这就是我们这部电影最深层的立意与表达。”

专家建言献策,助力影片发行与传播

映后交流中,现场专家从创作立意到发行策略展开热烈讨论,为影片后续推广提供宝贵建议:

张全欣导演: 充分肯定影片的现实价值,建议重点考虑农村院线发行,让百千万工程的干部、村民和返乡大学生都能看到这部作品,让故事照进现实,激发共鸣。

周文萍教授 :指出影片生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投身家乡建设的激情与智慧,同时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奉献传承,“深刻呈现了广东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与会会员踊跃建言献策)

"众人拾柴"的影视化实践

制片人代佳夕 用"烧番塔"的民俗寓意诠释创作理念:"非遗除了技术本身的传承,更多则是精神的传承。烧番塔这项非遗,它的形式是每家每户出柴,一起把火烧旺。哪个村烧得更旺,就寓意着庄稼会丰收,村民的生活也会更好。所以,对于佛山人来说,烧番塔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同时它也是村民们‘众人拾柴火焰高’精神的体现。今天带着这部电影,回到省电影家协会分享,也希望电影人心中的小火苗凝聚在一起,生生不息。"

《燃烧的番塔》由佛山影者传媒等联合出品,即将登陆全国院线。此次交流会不仅是一次艺术碰撞,更成为链接电影创作与社会价值的桥梁。正如片中升腾的番塔火焰,电影人以光影为媒,助力乡村振兴的炽热理想正愈燃愈旺。

敬请期待,这场关于土地、传承与未来的银幕盛宴!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