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107国道尚未褪去薄纱般的雾气,偶有货车碾过露水未干的路面,出租车来来往往,前往高铁站接送乘客。在朦胧的银灰色调中,“湘村636”几个大字格外醒目,公园里超市已经亮起了灯光,各类商品在通透的玻璃橱窗后整齐排列,店主谢乐一边整理货物,一边热情地招呼顾客。
游子归乡:从代码丛林到烟火人间
(公园里超市门头)
谢乐是一名90后,大学主修软件工程专业,毕业后前往成都从事软件开发工作。2019年寒冬,他接到一通来自老家耒阳的电话,“父亲累倒了,家里的小店需要人。”简单几个字,却让他辗转难眠。最终,他带着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愧疚,踏上了返乡的列车。
“刚回来的时候一直在帮父母打理店铺,但是心里是迷茫的,不知道自己还要不要去大城市工作,如果不去的话在耒阳能做什么。”谢乐说道。
打理店铺的那几个月里,谢乐真正意识到了父母的辛苦,他说:“看似是一个小店,但经营好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也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情。”由此,他萌生了做生意的想法,也决心要开一家真正属于自己的店铺。2020年秋天,他在自建房中重新装修了一家门面,由此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破茧成蝶:传统小店的涅槃之路
(店主谢乐在推荐商品)
谢乐的店铺处于城乡交界的地方,又临近国道,开业以来生意一直都不错。但到2022年,谢乐突然意识到开店两年,他一直中规中矩地经营,虽然生意也还过得去,但是一直没有取得什么大的突破。在与同行的交流中,他了解到耒阳市已经有不少店主加盟了“湘村636”,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次转变的机会。“我觉得自己还年轻,想冲一把,几乎没怎么犹豫就报了名。”谢乐笑着说道。在客户经理的帮助下,公园里超市很快就加盟了“湘村636”。
在问到加盟“湘村636”之后有什么变化时,谢乐自信地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店铺形象上了好几个档次,最主要的还是有了这块招牌,我的客源越来越多了,经营的底气也更足了!”
现在,谢老板在做生意的同时也能兼顾好家庭,陪伴三个孩子快乐成长,家庭幸福美满。“从加盟到现在,我的营业额增长了大概30%到50%,我家有三个孩子,经常有人问我会不会压力很大,我觉得不大,现在店里的营业收入完全够我们一家生活,而且还有盈余嘞!”谢乐满脸自豪地说道。
除了与同行交流经验,谢乐还积极参与烟草公司组织的零售客户培训,同时也通过抖音小视频学习店铺经营方式。现在他不但把自己的店铺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成为了小有名气的“经营专家”,经常为其他老板答疑解惑,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商道至简:利他哲学成就共赢生态
(谢乐讲述自己的经营心得)
公园里超市店面不算大,但处处体现着谢乐的经营“小心思”。他在网上购买了精美的包装袋,专门用来给顾客打包重要商品;店里货源紧缺时,他会细心地在货架上打印提示语“暂时缺货”;此外,他还细心地为各个商品展示柜贴上标注,方便客户挑选。
除了细心,谢乐还很暖心。“来来往往的行人和司机,有需要的话可以免费使用便民服务柜里的东西,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温暖,对店铺来说也是一个‘活招牌’。”谢乐笑着指了一下门口的便民服务柜,里面整齐地摆放着碘伏、棉签、雨伞、创可贴等物品。
不仅如此,暖心的谢乐还主动邀请当地农户把农特产品放在自己店里售卖,帮助他们打开销路。“现在已经有不少村民把东西放在我这里卖,但这一块的成效还没达到我的预期,未来我会努力把乡村振兴专区做得更好,帮助周围的老乡把耒阳特产卖出去!”谢乐充满信心地说道。
这就是谢乐的生意经,不是辞藻华丽的长篇大论,而是简单朴素地为他人着想,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成就自己。
告别灯火璀璨的都市,回归烟火浓郁的故乡,谢乐从来没有后悔。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他找到了真正的奋斗目标,也拥有了自己的“小确幸”。相信在未来,他还会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向琴奋 高原】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