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如何让重大民生工程既得民心又见实效?四川省合江县先滩镇人大代表联络站以“115-代表在找我”“选民说事”破题,在安全饮水工程实施前架起民意"连心桥",实现"未动工先排雷、未建设先建制"的基层治理新突破。
"预见式行动"筑牢民心工程
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充分发挥"民意蓄水池"作用,组建由20名人大代表牵头的专项监督组,提前1个月开展"三访三问"行动,通过走访农户、村社、专家收集6类民生诉求,绘制出覆盖土地权属、质量管控、后期维护的"风险图谱"。在工程启动前召开2场专题会,以"卫星影像图+土地性质图"可视化模式,将21公里供水管网涉及的20余户土地问题、施工技术规范等群众关切摆上桌面,成功化解2处土地纠纷。
"双轨监督"守护工程质量
人大代表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推动建立"专业监理+群众监督"双保险机制。2名具有建筑专业背景的人大代表牵头组建技术指导组,联合镇项目办开展3次突击检查;发动群众推选15名义务监督员,建立"施工日志每日晒、质量隐患随手拍"监督体系。
"三三制"管护解后顾之忧
针对农村工程"重建轻管"痼疾,人大代表推动建立"三个三"长效管护机制:构建"群众自筹+财政补贴+企业反哺"三维资金保障体系,明确"村级管水员+供水协会+行业主管"三方责任主体,建立"日常巡查+季度检修+年度评估"三级维护制度。特别设立人大代表监督专户,确保维护资金规范使用。
幸福之花开遍乡村振兴路
通过前置摸排机制,目前,惠及4个村841户2800余名群众的农村供水保障项目在先滩正有条不紊实施。如今,先滩镇已形成"代表牵头、群众点题、多方碰头、闭环落实"的基层治理新模式。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先滩镇人大代表联络站用实地遍访这把"金钥匙",打开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治理活水。
( 李玉林 杜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