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闽西北的云雾深处,白色水泥铺就的村道尽头,一栋蓝顶白墙的三层小楼在晨雾中渐次清晰。玻璃大门映着朝霞,“明溪县六金食品商店”的青蓝色招牌下,店主熊六金正用收银系统为早市归来的乡亲们扫码结账。谁也想不到,这座集便民服务、数字营销、信息发布于一体的现代化便民终端,两年前还是墙面斑驳、货品蒙尘的破旧杂货铺。
破茧:传统店铺的困局突围
2023年深秋,当明溪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客户经理朱隆强踏进这家经营了二十年的老店时,迎面撞见的是歪斜的木质柜台和蒙着薄灰的卷烟陈列架。“最怕梅雨季,纸箱里的货品总带着霉味。”61岁的店主熊六金搓着满是老茧的手,身后货架上混杂堆放着农资器具和日化用品。彼时的六金食杂店日均营业额不足800元,守着村口黄金位置却留不住客源。
改变始于明溪县局(分公司)“一店一策”的精准诊断。营销部门终端改造团队连续三天上门,用皮尺丈量每寸空间,用色谱卡比对墙面颜色,最终敲定了“前店后仓+便民服务区+信息发布点”的改造方案。当施工队安装上最后一板软膜灯箱时,灯光从灯幕里倾泻而下,照亮了熊六金惊喜的脸庞。
六金食品商店改造前全景图。陈海洋供图
六金食品商店改造后全景图。陈海洋供图
蝶变:数字赋能的经营革命
焕然一新的店面里,最让乡亲们新奇的是那个会“报价”的扫码枪,“E福通收款68.5元。”智能语音播报响起时,进店的王大娘瞪大了眼睛。福建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为农网终端量身定制的“E福通”系统,不仅实现了全商品扫码、全店铺管理,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会员消费偏好。
熊六金的收银系统屏幕上,经营分析类目下实时跳动着数据:粮油类商品周环比增长23%、中支卷烟成新晋爆款、傍晚5-6点是会员消费高峰时段。这些曾经只存在于都市商超的数字化工具,如今在深山小店焕发生机。更让他欣喜的是,明溪县局(分公司)联合银行打造的“惠农e站”,让取养老金的老人们再不用翻山越岭去镇上的信用社。
共生:便民生态的温情构建
腊月里的一个寒夜,食杂店温暖的灯光成了山路上最亮的星。刚装上暖风机的便民服务区里,返乡青年正在店内选购年货,留守老人围坐在图书角翻阅最新日报咨询,快递架上整齐码放着从广东寄来的年礼。熊六金特意把儿子结婚时用的电磁炉搬来,给来往的乡亲烧驱寒的姜茶。
“这是闺女从深圳寄来的智能血压计,明溪县局(分公司)的客户经理上周来教我,我都会用了。”熊六金指着便民药箱里的设备,脸上漾着自豪。如今的六金食品商店,不仅是商品流通的节点,更成为连接城乡的情感驿站。通过设置的快递驿站,把乡亲们的腊肉、糍粑送进了大城市里最牵挂的亲人手上。
“多亏了你们帮我牵线搭桥这些便民业务,方便了附近的村民,也实实在在让我实现了增收。”熊六金搭着明溪县局(分公司)客户经理的肩膀说,乐呵呵地指着便民墙上的“烟草+N”标识,每个项目他都能如数家珍般侃侃而谈。
六金食品商店便民服务项目墙。邓凤怡供图
暮春时节的夜晚,滴滴答答的雨水声盖不住六金食品商店内传出的谈笑风生。日均营业额突破1800元,会员体系覆盖周边80%农户和工人,月均代收快递超800件—这些跃动的数字,正书写着农网终端建设的生动注脚。而烟草行业以终端为支点撬动乡村振兴的实践,已在八山一水一分田间铺展开共富的新图景。(邓凤怡)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