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东西部合作的“常安模式”

乡村振兴背景下东西部合作的“常安模式”

来源:信阳新闻网 2025-04-07 14:3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乡村振兴”战略部署锚定广袤乡土,着眼城乡共荣愿景,被视为我国当前最大的民生工程。纵深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需关注我国区域发展中存在的“三大不平衡”: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南北方发展不平衡以及城乡之间的不平衡。东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市场架构、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进一步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必须采取系统的政策和措施。江苏省常州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自1996年与陕西安康达成东西部合作,至今已有28年的时间。“苏陕协作”中的“常安合作”模式突破乡村振兴困境,从产业、人才和思想三大层面入手,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样本。

脱贫攻坚,在产业带动中激活资源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看着蒋家坪从几十年前的荒山,变成现在满目葱郁、远近闻名的茶山,安康市平利县蒋家坪村的老书记罗显平感慨万千。

安康地处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到2019年时其所辖九县一区仍位列贫困县行列,贫困人口数量居全省第一,贫困发生率居全省第二,成为了当时脱贫攻坚的主要战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脱贫攻坚的“牛鼻子”。在地推进产业发展、向外强化市场对接是这些年“常安合作”的关键举措。

生态农业,放大富晒光环。两地依据安康的自然资源进行点对点帮扶,因地制宜发展安康特色产业。安康被称为“中国硒谷”,拥有天然富硒生态环境,还有“生物基因库”“天然中药材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在常州市的对口帮扶下,从前端建立生产基地,带动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订单化种植养殖,到高效物流和营销体系建设,安康市富硒茶、富晒果蔬、绞股蓝等特色种植业快速发展。目前,安康市的特色农业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不断驱动全市经济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安康乡村振兴战略强有力的支撑。

产业转移,承接制造外溢。常州是制造业大市,在“常安合作”中两地积极推进东部产业转移,安康毛绒玩具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华丽转变。安康毛绒玩具产业起始于2017年,经过7年的发展,全市在营毛绒玩具企业达819家,吸纳就业2.2万人,其中脱贫人口9325人,2024年实现产值75.46亿元。安康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毛绒玩具生产基地,被称为“中国毛绒玩具产业新都”。“安安康康”“龙辰辰”“唐小妞”等一大批安康生产制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P毛绒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崭露头角。

搭建平台,对接产销市场。常州市利用自身资源搭建平台,助推安康产品走出当地,走进常州,走向全国。常州各方社会力量、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市场对接。常州多家企业自2017年10月起,便开始与安康开展合作,推动岚皋魔芋、富硒小土豆等安康特色农产品进入常州市场,目前品种已超过200多种。2024年4月22日-24日,两地开展了“‘硒’望常安,‘萌’想随行”安康特色产品走进常州活动,展销安康市特色农副产品150余种、毛绒文创产品50余种,同时推介安康文旅资源。安康市平利县依据平利红色资源廖乾五和“常州三杰”的历史渊源,常州籍名人——清代乾隆时期平利知县黄宽的故事,讲好历史故事,进行联名品牌开发打造。

“十三五”期间,苏陕协作项目5104个,援助资金超70亿元,带动投资480多亿元,其中常州援助安康财政资金12.4亿元,安康是陕西10个市中获援资金最多的地级市。2023年以来,借助苏陕协作机制,常州帮助安康新增引导落地投产项目71个,实际到位投资11.09亿元;双方累计共建产业园区36个,引导入驻园区企业55家,入园企业实际到位投资4.32亿元。常州的鼎力相助,极大地改善了安康各区县的经济面貌,苏陕合作带动乡村振兴,直观地促进了区域协同发展。

授之以渔,在干部互派中输送人才

“常安两地的结对关系,应从‘帮扶’这个概念,上升到‘协作’这个概念,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双方的内生动力,打开‘共赢’新格局。”安康市年轻的挂职干部、平利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常州经开区对口帮扶平利县联络组组长张博赟说。

今年是常州派驻安康的第四批干部在这里工作的第二个年头了,张县长作为其中一员,已经和这里的山山水水建立了感情。在他的筹措下,江苏省委党校社会和文化教研部教授、知名学者黄菡,以及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华晓宁等专家学者纷纷来到平利授课,为平利的发展提供前沿的智力支持。

对口帮扶不仅是授之以“鱼”,更是授之以“渔”,帮助西部形成持续的内生动力和“造血”能力。为杜绝“重短期、轻长远”的现象,“常安合作”遵循“以人才交流带动经济交流”的理念,在县对县、村对村、校对校中携手开展人才培养计划,学习互鉴发展理念、发展经验和发展模式。

对于人才的培养两地采取人才选派、双向挂职、培训考察等方式,实现了人员互动、观念互通、技术互学、作风互鉴。根据2017年两市政府发布的《常州市与安康市扶贫协作和经济合作战略协议落实分工方案》,常州定期将优秀干部、技术人才援派到安康挂职,帮助安康加强组织和人才建设,突破关键技术问题。安康市也组织选派干部到常州市进行挂职和培训,开拓视野、提升素质。2017年以来,常州市累计向安康选派四批次党政干部92名、专业技术人才1400余名。 2018年两市教育局签订《教育协作备忘录》,常州选派专家、专业带头人、教师骨干等优秀人才赴安康交流。如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与安康职业技术学院以高职教育为切入口,深入达成结对帮扶,通过教师交流、教学资源共享、学生互访等活动推动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

换位思考,在思想交融中达成共识

目前东西部合作已进入新阶段,不是西部地区单向接受东部的帮扶,而是东西部发挥各自资源优势的战略协作;不是只追求经济高速发展,还要让文化、思想观念进行碰撞交流;不是简单地“给钱建设”,而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共赢”。东西部合作不仅是经济发展方面的振兴,更是双方在思想观念上的对接和融合,可以说,思想境界的高度将决定乡村振兴的高度和成效。

在“常安合作”中,我们观察到:互信与换位思考是影响合作深度的关键要素。东部地区充分看到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西部地区相信东部地区的真诚付出和支持,同时双方在合作过程中要对彼此文化、习俗、发展模式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在东西部合作框架下,能否真正明白对方意愿,成为决定成败的要诀。东部不能以自己地区的发展节奏、进程来等同于西部地区的诉求,西部要理解东部地区在资金、技术投入背后所蕴含的远期布局和愿景。只有双方都换位思考、彼此倾听、畅开怀抱,突破文化隔膜,深度洞察彼此意愿,在思想上实现深度交融,共同达成理论和认知层面的共识,才能让东西部协作稳步前行。

如今是苏陕协作的第28个年头,一路携手走来,两地从“苏陕扶贫帮扶”再到“苏陕协作”的转变,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格局。这是跨越千里的手握手,是资源互融的心连心,更是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的双向奔赴。在加快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常安合作”不仅为安康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更在双方的精神文化层面激发了新的活力,不仅在经济上,更在精神文化上缩小了差异。而东西部精神文化的交融正是乡村振兴的“升级版”。从“常安合作”到“常安精神”的升华告诉我们,东西部合作可以超越“帮扶”的狭义概念,达成“产业协作”“市场协同”“思想碰撞”“文化融合”多维度的区域共进。

(作者:王赟迪  董鸿英,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本文为四川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调研成果,项目编号S202410636118X资助)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