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平台经济迅速发展,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加。据全国总工会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数据显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高达840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21%。这一群体为城市运行和居民生活提供了重要支撑,但他们的工作灵活性强、流动性大,在维护劳动保障权益方面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为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保障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合法权益,2021年12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10部门共同出台了《关于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海南、重庆、四川7地开展试点工作。
响应国家政策
打造职伤保障“北京样本”
北京是全国新业态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据2025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官网公开信息显示,依托平台企业工作的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日活总量约33万人,职业伤害保障需求尤为迫切。
在此背景下,北京市率先启动职伤保障试点,打造政府主导、商保承办的创新模式,引入商业保险机构参与职业伤害确认、劳动能力鉴定、待遇给付等业务环节,建立起“人社、商保、平台企业”三方沟通协作机制,更高效地开展职业伤害保障相关业务办理,为全国破解新业态劳动者保障难题探路。
同时,聚焦“灵活缴费、广覆盖、保基本”原则,打造按单缴费的动态筹资机制,服务覆盖美团、饿了么、货拉拉等7家头部平台企业,将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市民纳入保障网。项目运行两年半以来,北京市参保人数近90万人,为全国新业态职伤保障提供了“北京样本”。
政企协同发力
跑出高效服务“北京速度”
2022年7月,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寿险”)北京市分公司中标北京市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委托承办项目,成为全国职伤试点城市中的首个落地项目。中国人寿寿险北京市分公司在北京市人社局、北京市劳动能力鉴定中心(北京市工伤保险事务管理中心)的指导下,向全市8个片区的新业态从业人员以及平台企业,开展事故备案及调查,职业伤害保障待遇给付申请受理,职业伤害确认,组织劳动能力鉴定,医疗、康复、辅助器具配置的费用管理及审核,职业伤害保障待遇核定、电话咨询服务及其他职业伤害保障相关事务经办服务。
在服务流程上,中国人寿寿险北京市公司于2024年6月,创新打造1V1管家式服务模式,当前已建立千余个“商保-骑手-平台”三方微信群,为骑手提供全流程进度查询、材料传递、政策解答等支持,进一步优化委托承办服务流程,职业伤害确认时效及医疗费材料审核时效均大幅提升,服务响应时效满意度、平台服务满意度均达95%。在服务效率上,坚持“全城办、同标办”原则,组建一支包含18名委托承办人员的服务团队,派驻12名经办服务人员在市区两级劳鉴部门开展现场办公,建立职伤保障呼叫中心,组建一支具有20年经验的客服团队,配备19台云终端设备,为广大骑手提供便捷周到的“一站式”服务,提升案件审核质效。
科技赋能服务
注入职伤保障“国寿力量”
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中国人寿寿险北京市分公司搭建“职伤保障服务专线云客服平台”,打造数字化服务中枢,集成工作台、通话、在线咨询、工单处理等14项功能模块,实现案件调度、进度查询、投诉处理全流程数字化管理。自系统上线以来,全市系统累计接听来电6万余通,解决骑手咨询问题3万余件,电话调查完成率达100%。系统还可通过多维数据分析功能,根据人员结构、地域分布等生成精准报表,提高服务精准度。
针对重伤、死亡等复杂案件,中国人寿寿险北京市分公司创新推出“国寿视通”无接触现场调查系统,依托微信小程序接入人脸识别、双向视频、空中签名等先进技术,实现调查全流程“可视、可控、可回溯”,提升风险管控效能。
北京市职伤保障试点以政策为基石、以服务为核心、以科技为引擎,不仅为新业态劳动者筑牢安全防线,更探索出政企协同、高效服务的创新路径。中国人寿寿险北京市分公司表示,将在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的指导下,持续提高经办服务质量,为新市民提供更便捷、更温暖的保障体验,为新业态劳动者撑起“安全伞”,为首都普惠金融建设贡献国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