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之路,困于一纸简历的他们

“优化”之路,困于一纸简历的他们

来源:信阳新闻网 2025-04-07 11:3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求学难,求职也难,这似乎是近几年围绕着大学生的普遍困扰。2025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1222万人,再创历史新高。2025年,全国高考人数预计将高达1405万人,肉眼可见的是未来十几年内,依然有非常庞大的高校毕业生涌入市场。所以对于当下的大学生,尽管已经踏过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但是当踏入大学的那一刻,新的问题就开始出现。本科毕业后继续读研还是就业,读研是努力冲保研还是考研,冲保研是走思政还是走学术,要不要考公.....而无论选定哪条路,就要开始为这条路撰写专属于这个方向的“简历”,用各种经历来优化这份专属简历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于是,他们开始了漫长的“优化之路”。

保研:综测提分何其难

尽管早在去年九月就已收到梦中情校的保研offer,但直到拿到了录取通知书,李欣怡才觉得自己的保研之路终于走到了终点,而她的这条路整整走了四年。

欣怡读的是建筑专业,传统行业僧多肉少,本科毕业直接就业的形势不佳,所以她很快就意识到自己需要读研究生,也很清楚自己读研究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就业的时候能更有竞争力。有了大概的方向后,欣怡开始去了解学校考研和保研的情况。

欣怡学校的隔壁学校的建筑专业就是A级专业,欣怡还抱过“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想法认为无论是保研还是考研都还是有很大机会的。但是了解过后的结果并不乐观,欣怡专业没有硕士点,每年跨校保研的名额就只有1-2个,还是只能保到同层次学校的,上一个考研考到隔壁学校的已经是五年前了。面对这样严峻的升学形势、考研还是保研的选择,欣怡还是决定先将保研作为目标。

将保研作为目标的那一刻,欣怡就明白自己需要稳定的保持在年级综合成绩的一二名,也就是不单单只是学业成绩的一二名。每个学校每个年度一般都会有学生的综合测评(以下用“综测”简称),目的是检验大学生在学校一年所获得的综合成绩,从而来评优评先。综测加分的项目除了学业成绩外,还有学科竞赛、学术研究、思想品德、体育素养、美育素养、社会实践、群团活动等诸多类目,根据不同类目的加分,来评出不同等级的奖学金和单项奖学金。如果只有学业成绩优秀是完全不足够的,而已经把拿到综合年级前二作为目标的欣怡充分意识到自己也必须把除了学业成绩之外的其他项目都拉上来。

于是第二个学期入学后,欣怡除了日常的学习外,还开始关注所有可以给综测加分的项目。学科竞赛能加分,参加;参加社团组织就能有分,参加;大大小小的校园艺体赛事参加就有分,参加;志愿活动也能加不少分,参加;能开证明的讲座,参加...欣怡在很长一段的时间里来者不拒,只要是能加分的活动,她都会积极去参与、组队,哪怕很多并不是感兴趣的活动和比赛,尽管她也想也有想发展的兴趣爱好。

最忙的时候,一周在同时干着七份能够加分的项目,忙的找不着北。何况平时的课程也有很多要忙的地方,作为建筑生,日常就已经有无限的画图、建模、渲染,而这些任务只能被欣怡排在了夜晚。无数个在宿舍的晚上,欣怡的书桌前都散发着电脑的白光直到天亮,电脑上显示着渲染的进度条,而欣怡的睡眠时间一般就是渲染的时间。

时间无限加速,仿佛生病都是一种奢侈。而不幸的是,欣怡确实因此拥有了很多“奢侈品”,颈椎病、腰椎病、干眼症、胃病......

所幸结果还是符合预期,大一、大二连续两年,欣怡都是年级综合的第一,怡紧绷的弦似乎松下来一点。但是这一场长征战役远没有打完,建筑学是五年学制,比大部分专业都多了一年,自然保研的时候也要多看一年的成绩,还有一半的战没打完,欣怡自然是不敢懈怠。欣怡在寒暑假也报了专业补习的课程,在这种补课班里面,除了可以加强专业技能,同时也可以一起组队参与建筑的比赛,本来就不多的假期又一再的被压缩,要加分、要拿第一、要保研的信念一直撑着欣怡。

在大三上学期,欣怡的学业成绩是年级第二,尽管第二名的成绩也很突出,但她嗅到了一丝危机感。排名第一的同学在大一大二两年同样也是名列前茅,和欣怡差距并不大。欣怡甚至一直认为这位同学的专业能力比她强很多,显然这是她保研路上一位厉害的对手。

欣怡还需要想办法“刷分”。在课余活动已经饱和的情况下,欣怡认为自己的学业成绩还是有一些提升的空间的。

大学里大部分课程的成绩都是由平时分和期末考试分数或者期末论文分数组成的,平时分的比例最高甚至可以达到50%。而平时分一般是由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构成的,对于欣怡来讲,这两个都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平时作业一般是用来检查课堂效果,只要完成了就好。但欣怡觉得不够,她要做到的是完美。于是,所有的平时作业她都是超额完成,要求画一张图,她就会画两张以上;要求写3k字的课程论文,她就翻倍写到6k字以上。其实欣怡并不希望做这种看似无意义的内卷,也希望把时间花在更有意义的地方,她甚至不能确定这样的行为是否能给她加上分,可她不得不怎么做。认识的要留学刷绩点的师兄师姐有这样做,同届想要保研的同学也有这样做,如果她不做,就会有落后的可能,就会有分数不够的可能...

除此之外,在专业课老师面前刷印象分也是有必要的。课堂上要多坐前排、多表现、多回答问题,课后要多和老师请教、询问,打专业比赛也可以请求老师指导,这些方式都有让老师对你的印象深刻。而老师对你的印象深刻,不仅能体现在一门课程的分数上,同时还能体现在老师有什么专业竞赛、学术研究都会第一时间想起你。这种印象分相对是容易获得的,但对于欣怡是最困难的。

欣怡从小就特别害怕和老师打交道,“无事不登三宝殿”,这是她对于和老师相处最大的体会。明明生活中也是一个比较外向的人,很轻松就可以交到同龄朋友,甚至和长辈也能有来有回的交谈,但是一面对老师欣怡就直犯怵。中学在学校找老师的时候,都要先预演个十来遍,站在老师办公室前连门都不敢敲。刚上大学有事要在微信找辅导员的时候,聊天框的字删删减减,放在草稿里好久也按不下那一个发送键。要和专业老师打好交道,对于欣怡比去西天取经还难。她不情愿,也没勇气,可是她要做。

在给自己做了无数次心理准备后,欣怡也迈出了第一步。事实证明确实是有用的,在老师面前混了眼熟之后,无论是对于平时分还是学科比赛的指导都对欣怡有所帮助。在这样的加成下,欣怡也顺利的拿下了第三学年度的综测第一,还拿到了国家奖学金,离保研只有一步之遥。

在第四学年,刷综测分的道路终于告一段落。由于第四学年的综测时间一般是在保研之后,所以保研一般不会看第四学年整体的综测而是只看到第四学年上学期的成绩,而只看学业成绩,欣怡也继续发挥在前三年积累的优势,顺利拿下了第一。再往后,制作简历和作品集、申请夏令营、申请保研,由于前三年半刷的分足够,所以哪怕经历了一些小波折,最终也拿下了理想院校的保研offer。

回看这为了保研的四年“刷分之路”,欣怡并没有那种付出得到回报的满足感,反而经常会想到那些功利性的刷分行为,还会想到为了这综测的分数放弃了很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只能说幸好结果是好的,无法想象如果没有保研成功,我会在多少个午夜梦回都埋怨自己的选择,埋怨自己为了提高综测分而做的无意义的行为。”

求职:实习镀金又奈何

尹诗涵正在进行她大学的第三段实习,研究生的第一段实习。尽管实习的经历已经不少,但她还是认为自己的简历不够丰富,毕业完全找不到好工作。

尹诗涵本科是理工科的,但她一点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当初因为高考分数勉强够上211院校,能够选择的专业并不多,权衡了未来就业的利弊,她选择了工程类专业。但入学没多久,她就发现自己既不喜欢,也学不会。她对自己专业的内容丝毫不感兴趣,又因为在本专业的成绩不够也无法转专业。她没有参加过任何学科相关的竞赛和活动,所有的专业课学起来都觉得十分困难,每次期末考复习前都在无限的哀嚎,后悔自己选择的错误。在不断的负反馈之下,她对自己丧失了自信,在痛苦的状态下浑浑噩噩的过了大学的前两年。前两年里她对自己的大学没有任何规划,只是随着自己的兴趣加入了一些社团和组织。

直到大二学年结束前夕,看到身边有朋友开始找暑期实习,尹诗涵也想着要不要试一下实习。但在制作简历的过程中,她才发现她前两年的大学生涯,用寥寥几行的社团经历就能总结完了,无项目、无竞赛、无实践活动,她笑称自己是真的三无人员,掩盖了对自己的失望。

她那个时候才意识到,自己的未来一片迷茫。“我真的很后悔,哪怕我对自己专业不感兴趣,我其实还有很多条可以尝试走的路,但我都没去做,只能说自食恶果。”尹诗涵大二暑期最后是找了一家小公司去实习。

也是在这家小公司,尹诗涵才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她明白理工科的就业竞争力很强,但是在前两年一事无成的情况下,她认为自己根本就不可能在本科毕业就找到好工作。她对理工科没有任何一点学习的信心,认为自己别说是否能考上,可能都撑不到考研的时候,就算侥幸考上了也很难毕业。权衡了利弊之后,她选择了跨考文科专业。

出于对文科专业的兴趣和对文字的较为擅长,尹诗涵考上了报考院校的研究生。可之前在考研复习过程中逃避去想的就业问题也在这个时候开始浮现出来。没有太多实习经验和项目经验,她要怎么样才能在研究生毕业之后顺利找到还不错的工作。

尹诗涵思考了很久怎么将自己不及格的简历变为一份高分简历,也看了很多相关的帖子。大部分经验贴提到想要找到好工作,无非就是简历上需要有足够的且有分量的实习经验,在校内外所有参与的项目和活动都要转化为可以量化的成果。

于是,她也开启了自己简历的“优化”之路。

研究生入学前的那个暑期,她找了专业对口的公司,由于之前没有相关的实习,她只能找了一家本地的小公司处理一些简单的工作。

研究生入学后,她选择参加的活动或者项目,都是可以转化成放在简历上的数据成果。

尹诗涵原本认为,这样子下一份实习应该能找到还不错的中厂或者大厂,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然后毕业也能顺利找到合适的工作。

可现实哪有这么容易。在找研究生入学后第一份实习的时候,她才发现自己的想法还是过于简单。她这份实习的目标是互联网中大厂,但这些企业的实习生要求往往都需要你有对口的实习经历或者项目经历,出于兴趣而没有相关经验,甚至不会给你面试的机会。尹诗涵在投简历中频频受挫,但是她依然还是将互联网中大厂作为目标。“我也不是说有多想去中大厂,但是如果没有中大厂的实习经验,我未来连小厂的工作都找不到呢!”

尹诗涵说想要毕业后找到好的工作,实习是需要具有连贯性,第一份在小公司,第二份就要进大公司;也不能什么行业都去做一下,不能说想去探索一些感兴趣的工作就这里试一下,那里试一下,否则投简历时,面试官会觉得你的经历不够垂直。

尹诗涵说自己其实对自己专业很多细分的职业都很感兴趣,很想去尝试一下不同的职业。但她不敢去探索,害怕给简历减分,只有三年的研究生并没有那么多时间给自己霍霍。

“我不敢去尝试别的,万一发现这个工作不适合我,做不出成果怎么办,何况不对口人家也不要我。”“我必须要有足够的实习经历简历才能加分,本科的减分项实在太多了。”尹诗涵的言语中充满了对未来工作的深深焦虑,更多的是对现在社会实习和求职状况的无奈。

尹诗涵身边有个工作后回来读研究生的好朋友,她说这位朋友回来读研究生的目的一是提高简历上的学历,二是为了以在校生的身份多去刷几份实习,从而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尹诗涵觉得现在求职状况太激烈了,大学生数量呈现出井喷式增长,优秀的大学生太多,他们人手一份高分简历,自己本来就慢了几步,在实习这里更是不敢试错。她只能按照一种看似不会走错的路走,至于是否真的能给简历加分,她也未能得知。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王昕 卢晓彤 欧阳程楠 )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