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智在线刘海涛:以数字供应链重构制造业非标零部件企业出海新生态

海智在线刘海涛:以数字供应链重构制造业非标零部件企业出海新生态

来源:信阳新闻网 2025-04-07 10:4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第十二届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论坛

导读: 3月27日,由万联网主办 ,中企云链、深度数科、中诚信征信、高达软件、金网络、工品牛、合合信息、中晟供应链、中数智创、中仓登 等合作伙以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定片区、厦门市现代供应链联合会、前海产业智库 等机构鼎力支持的“2025第十二届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论坛” 在深圳隆重召开。

当前,中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出海热潮下,越来越多中国企业选择出海拓宽业务市场,这也使得跨境供应链及金融的需求不断增加。下午,由万联网营销总监徐东玲主持的以“企业出海背景下跨境供应链金融及金融”为主题的分论坛二同日隆重启幕。此次分论坛延续“链接全球”的基因,聚焦“内卷时代”下中国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探讨以数字化供应链重构出海竞争力的核心路径,以及借力金融创新突破跨境壁垒的关键策略。全球顶尖专家、政府代表与产业先锋的战略协同,正共同绘制一幅中国企业“智链全球”的新图景——以数字化供应链为基石,以金融创新为引擎,推动出海模式从“成本驱动”向“价值赋能”升级,开启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的崭新篇章。

(△海智在线副总裁刘海涛)

海智在线副总裁刘海涛以《海智在线助力中国制造企业出海实践和思考》为题,分享了非标零部件跨境交易的数字化革新实践。 刘海涛在分享中深度分析非标零部件市场的深层矛盾:作为占零部件市场80%份额的特殊领域,其交易本质是生产要素与生产能力的精准对接,而非简单产品买卖。中小工厂因信息不对称、信用缺失、融资障碍及外贸能力薄弱,在全球化中面临“有产能、无订单”的困境,叠加复杂供应链环境下的交付保障难题,传统模式已难以为继。

在此背景之下,海智在线依托全球非标零部件市场的数字化贸易平台的领军优势,通过“数据+算法”双轮驱动,构建非标零部件交易新基建,融合工艺图谱解析与区块链溯源技术,将匹配效率提升百倍,实现70万供应商与28万全球买家的秒级对接;同时将金融嵌入生态,首创复杂交易结算系统,破解长周期、多环节交易的信任与资金难题,形成“订单-生产-融资”闭环。刘海涛强调,数字技术正重塑中国制造出海新通路,数字供应链正以技术信任替代传统信用,以生态协同重塑全球化规则,助力中小制造企业突破物理边界,实现“精准出海”。海智在线作为数字供应链枢纽,不仅助力中国工厂突破地理边界,更推动全球制造业向柔性化、定制化、绿色化转型,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价值跃迁。

以下为刘海涛的观点分享,万联网根据速记整理

刘海涛: 很高兴受邀参加活动。此前沈教授提到的“重构、出海、重塑”等关键词,尤其是“先有市场再有工厂”的观点,其实与海智在线的业务高度相关。在全球制造业格局深度重构的今天,以非标零部件为代表的中国中小工厂,直接链接全球供应链的方式,将成为中国制造业出海的新范式。在本次论坛上,我将以"回归零部件交易的本质"为切口,解码海智在线在占零部件市场80%份额的特殊领域——非标零部件出海上的一些探索,尽力为在座各位揭示了中国中、小、微制造企业破局全球化 的新路径。

海智在线以数字化技术重构交易链路,打造非标零部件领域的“熟人”网络

海智在线专注于非标零部件领域——一个区别于传统工业品流通市场的垂直领域。该领域的产品是定制化的工业零部件,广泛应用于从航空航天、自动化设备、精密仪器等高端制造领域,到3C电子、儿童玩具等民用产品。这类零部件的特殊性在于其"非标"属性:产品均根据采购商(包括品牌商及链主企业)提供的三维/二维加工图纸进行定制化生产,需严格匹配客户的个性化设计需求。

我们是自创立首日起即专注全球市场,致力构建覆盖全球市场的非标零部件交易体系,这在工业领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市场,但又是一个罕有的平台类型。

自2015年底成立至今,我们已构建覆盖107国的全球化采购网络,汇聚28万优质采购商,其中含300+世界500强企业。 平台通过智能匹配系统,精准对接中国70万家注册工厂(东南沿海地区为主),累计完成超过100万项非标零部件定制订单,沉淀超过200万张的专业加工技术图纸数据。 为攻克跨国沟通障碍,平台支持27语种AI翻译,实现全球供需双方母语级即时交互。所服务的行业覆盖全产业需求:从跨国企业批量采购到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打样,均可通过平台实现高效寻源和专业的供应链管理。

海智平台注册的70万家工厂中,超40%为不足50人的微型企业,90%员工规模在500人以下,是中国典型的中小微型工厂。这类工厂在过去长期依赖区域市场或单一产业环节,甚至是单一客户生存,在全球化供应链深度重构的趋势下,他们的生存能力显得尤为脆弱——当链主企业出海自建供应链体系时,这些曾经的供应链条下的中小微型制造企业的传统配套模式面临经营困难的风险。针对这一结构性矛盾,我们创新打造“面向全球市场的非标零部件数智化贸易平台” ,将分散的中小工厂制造能力转化为数字化产能要素,使全球采购商能突破时空的限制精准对接中国优质产能,为各类中、小、微工厂开辟了新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机会。

为了便于理解,我将工业品比作"乐高积木":所有最终的工业产品都是由数量不等的零部件组装而成。但与市场流通的标准件(如通用螺栓、导轨、滑块)不同,工业领域80%的零部件需按客户的专属需求定制生产。这类"非标零部件"都需要订制——既由采购商需提供机械加工图纸,工厂经过一系列定制生产工序,将原料转化为符合客户设计、尺寸、精度要求的专属零件,最后由客户再按需组装成产品。 这种"定制生产"的模式,构成了我们专注的庞大的非标零部件市场。

市场也因此存在这样的现象:采购商需根据零件的材质、工艺及精度等要求,构建多源供应网络。而工厂亦需维系多个客户关系以平衡产能。形成复杂的"多对多"交易结构。这种网状协作结构类似于"熟人经济"——采购商需深谙行业人脉才能找到匹配供应商。此前的“熟人经济”往往因信息不对称和信用不传递的问题,导致效率低下。而如今海智平台通过数字化技术重构这一市场,将全球供需信息汇聚于统一平台,使采购商能突破地域和人脉限制,实现需求与产能的智能匹配,将传统盲找升级为所见即所得的精准对接。

全球化市场的变化与挑战

平台交易数据揭示全球制造工业采购版图正经历深刻重构:一方面,传统贸易目的地北美和欧洲地区订单虽然规模仍伴随平台整体扩张保持增长,但占比呈现结构性下降;另一方面,新兴市场崛起势头迅猛,以"一带一路"国家为例,其订单量自2020年起实现30%-40%的首次爆发性增长,至2023年更达成197%的同比增幅,即便在去年仍保持50%以上的增速。在这样的格局演变下,不仅带来增量机遇,更推动平台生态向更多元化发展——大量来自陌生国度的采购商涌入,使市场呈现前所未有的复杂性。

面对全球化市场日益复杂的贸易环境,中国中小微工厂面临诸多压力。 海智在线平台通过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助力中国中小微工厂实现能力升级。

比如在采购侧,我们观察到出海企业面临显著的供应链体系不适应——国内制造业长期形成的赊购文化,30-60天,甚至180-240天的账期都很常见,而海外市场普遍要求有预付款,甚至部分地区要求100%预付。这种杠杆率上的反差,也就使得国内供应链对高效金融工具有很强依赖,而我们今天所讨论的供应链金融行业也就有了其发展的良好基础。

此外,在工厂侧也存在一些中国特有现象:中国中小微工厂长期依附于产业链核心企业,会普遍形成“单一行业,甚至单一客户的供应商”的身份认知。这种依附性使工厂面临着巨大风险——当核心企业或所在行业遭遇危机时,供应链连带效应就会导致整个链条上所有的供应商都会出现订单萎缩与现金流断裂风险。因此,海智平台通过“用底层工艺定义工厂” 的创新,将工厂能力拆解为底层工艺模块,构建跨行业工艺图谱数据库。这种重构使工厂突破传统行业边界,具备承接多元订单的能力,从而降低经营风险,增强其生存能力。

海智平台的供应链金融与数字化工具创新

今天的话题,论坛主要是围绕供应链体系去讲的,所以我可以把中间的资金安全跟大家讲得更多一点。

针对B2B非标零部件交易的复杂性,海智在线和多家银行和支付机构,合作搭建了全球首个适用于非标零部件B2B交易市场复杂交易场景的交易结算系统 ,类似于构建了工业级支付中台,该中台类似于消费端支付中台工具但又存在本质差异。和传统消费端的仅有的退货退款、仅退款的简单逆向流程不同,非标零部件领域的支付会存在退款、扣款、部分退款等很多复杂的逆向流程。由于是企业和企业间地的交易,所以需要严肃而完整地将交易地全貌还原到线上。因此这个交易结算系统需要具备支持各种极端交易场景时的资金流管理能力。目前我们正在搭建一套适用于非标零部件B2B交易市场的金融体系,该体系不仅支持基础支付功能,更能处理退款、扣款、价格重议等八十余种交易场景,形成闭环式资金管控,实现了预付款的定向使用监管。在有预付款的交易中,帮助采购商管控其支付的资金的真实用途是为其订单购买原材料、耗材以及物流等服务,确保其资金可以专款专用,进而降低交付违约的风险,也可以帮助金融服务机构实现其资金使用的管控,在交易结束后可以自动完成还本付息等供应链金融的清算流程。这种创新不仅保障了交易资金的安全,更推动了B2B交易效率的质变。

除了上述的基础能力之外,海智在线还构建了一系列数字化工具,比如我们的图纸智能解析功能,通过使用AI技术实现图纸的自动解析,实现图纸的工艺特征提取与智能匹配,个性化的供需匹配与精准推荐机制。通过"以图搜图"功能,我们帮助采购商快速定位适合的供应商,同时平台具备27个语种的智能翻译能力 ,消除了全球供应链的语言壁垒。这些工具链的协同作用,使中国工厂在全球化竞争中兼具效率与成本优势。

海智在线的业务,不是简单的实现资金和货物交换,而是实现了购买了全部生产加工服务过程,构建了全链条供应链闭环,涵盖从图纸答疑到物流出货的全加工服务流程。

自2023年下半年起,在政府和及合作伙伴支持下,我们基于该交易闭环开始整合原材料集采、耗材集采等生态资源,开始打造平台生态 。例如,随着ESG合规要求在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提升,平台观察到大量订单附加碳足迹报告需求。但碳足迹报告对于小微工厂来说并不容易,没有专家的支持很难去讲清楚。为应对这一趋势,海智在线和西门子共同推出了方便快捷且价格低廉的碳足迹计算服务,可生成符合欧洲标准的报告。该服务由于省去了服务商的获客成本与销售环节,使合作伙伴能高效提供计算支持因此成本非常低。此模式不仅吸引了很多欧洲的采购商,更促使内贸采购主动接触平台,寻求ESG数据计算帮助,下一步再根据计算结果有目的性地进行减碳和降碳。海智通过生态系统赋能,正推动中国工厂向绿色制造转型。

在我们这个体系之内,完美的情况之下,工厂可以不带任何资金需求,直接基于平台上的订单和生产要素的支持就能够完成业务,并且赚到自己应该赚的利润。这是海智平台为市场带来一种全新的不一样的生态体系。 大家有兴趣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在上面我们有大量的工厂服务数据:有以前年产值一两百万的小工厂几年时间跃迁到两三个亿,并且服务界500强;也有通过资源整合与金融支持,濒危工厂实现重生;还有原本过去只做3%-5%低毛利产品的工厂,在平台赋能下成功切入服务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等等60%、70%毛利水平的高附加值领域客户,这种创新生态重构了传统供应链规则,展现出供应链升级的显著价值。

最后,感谢在座各位,希望大家能够关注海智在线,关注中国数百万中小工厂。

另外,海智在线的案例“工业品领域的“希音”—海智在线助力中国制造走向全球”成功入选《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

由万联网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战略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了15位业内专家、实战大咖共同编撰的《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已于3月27日在第十二届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论坛现场正式发布。

这本白皮书重点分享了15位业内专家对供应链服务业态未来发展的深度思考,并整合了9大特色标杆案例,对供应链从业者极具指导价值。白皮书标杆案例如下:

案例1:工业品领域的“希音”—海智在线助力中国制造走向全球

案例2:中仓登—引领存货资产数字化确权服务,助力存货融资发展

案例3:智慧物流时代—准时达助力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案例4:简单汇—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出海”探索

案例5:天润乳业—基于供应链的数智化业财融合

案例6:优合集团—数智化赋能农产品国际供应链风险管理

案例7:迈创—全球售后备件服务解决方案

案例8:国联股份—数字云工厂+数字供应链+工业互联网

案例9:日照银行—打造数智化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