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时。当晨雾与塌饼的清香交织,清明的仪式感在杭州良渚新城悄然苏醒。4 月 2日,梦栖小镇党群服务中心邀请辖区居民开展“清明‘食’节,塌饼探春——邀您品尝舌尖上的良渚味道”活动,共赴一场跨越五千年的味觉盛宴,以手作塌饼唤醒农耕记忆,用烘豆茶浸润邻里温情。
活动伊始,中心工作人员向大家科普了“塌饼”的历史渊源。良渚塌饼,是良渚先民镌刻在食物里的文明印记,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是良渚先民 “饭稻羹鱼” 生活的缩影。《周礼》记载,古人以艾草、鼠曲草捣汁和面,制成祭祀天地的 “青粢”,其色如碧玉,寓意五谷丰登,历经岁月沉淀,踏饼从祭品演变为节令美食,如今,这道古老美食在党群服务中心的传承中焕发新意 ,石磨换成了电动工具,但揉面的温度、模具的纹样、蒸煮的火候,依然延续着 “天人合一” 的良渚智慧。
破壁机的嗡鸣声与艾草的清香交织,一场沉浸式的塌饼制作体验正在上演。本次活动特邀有实操经验的志愿者阿姨作为指导老师,当天,志愿者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烧水、煮艾草、榨艾草,参与者们则按照指导老师魏阿姨的教学,将翠绿的艾草汁与梗米粉按比例揉捻、分成剂子,用三指按压在剂子上,翡翠般的塌饼就完成了。蒸汽升腾的竹蒸笼揭开时,碧莹莹的塌饼如同春日新芽般探出脑袋,大家看到自己的“作品”出炉,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幸福的笑容。
一碗咸茶,是良渚人的待客之道。大家围坐一圈,执盏品茗,体验 “大茶会”这一古老的社交习俗。在明净素雅的瓷碗中依次加入备好的七味佐料,并倒入开水,茶叶、烘青豆、胡萝卜干、笋干、紫苏籽(芝麻)、橙子皮、花生等佐料,七种食材在沸浪中舒展沉浮,恰似五千年文明在时光长河中的流转。她们边喝茶边拉家常,氤氲的雾气与欢声笑语交织,沁人心脾的茶香里,情谊在言谈间悄然升华。
这个清明,大家相聚梦栖小镇,用美食传递文化温度,大家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既有趣又有意义。未来,良渚新城梦栖小镇党群服务中心将继续举办类似的文化活动,以良渚特色赓续地方文脉,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 “良渚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