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浙江消费帮扶经验:浙财大这群师生找出从“输血”到“造血”的共富密码

聚焦浙江消费帮扶经验:浙财大这群师生找出从“输血”到“造血”的共富密码

来源:固原新闻网 2025-04-01 16:3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贵单位参与消费帮扶调研工作的技术团队克服日晒雨淋、地域阻隔、资源整合等多重挑战,深入田间地头、生产车间与市场一线,为优化推广消费帮扶长效机制提供了有力支持。”

近日,浙江财经大学收到了来自新疆喀什艾日克村村委会、安徽宿州王玗村村委会等单位发来的感谢信,表达了对学校管理学院调研团队在助力消费帮扶工作中贡献的认可。

消费帮扶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关键纽带。浙江省作为“千万工程”发源地及全国共同富裕示范区,率先推动消费帮扶从“政府主导”向“市场驱动”转型,依托民营经济活力、数字科技优势及电商生态基础,打通产销两端,激发被帮扶地区内生发展动力。

为探索消费帮扶可持续机制,自2022年起,浙江财经大学管理学院组建由李晓超、李桢、林与川三位老师指导,十多位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涵盖管理学、经济学、数据科学等多学科师生组成的调研团队,历时三年深入新疆、四川、安徽等省份,走访浙江省杭州市精准帮扶的63个区县,累计发放1595份问卷。

调研之路充满挑战。参与实地访谈的团队成员龚霄晗表示,在新疆阿克苏,团队为摸清农产品流通堵点,顶着烈日走访戈壁滩上的农户。“这里昼夜温差大,白天晒脱皮,晚上冻得哆嗦。”为获取真实数据,成员们常需驱车数小时穿越无人区,车辆陷入沙地、遭遇沙尘暴更是家常便饭。在四川旺苍县,陡峭的山路让晕车成为“必修课”。“去青溪村的路上,90%是悬崖边的‘发卡弯’,大家紧抓扶手不敢睁眼,下车后直奔路边干呕。”团队成员邹睿康回忆。

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也曾让团队头疼。在青海德令哈市,藏族农户因普通话不熟练,对问卷问题理解偏差较大。团队成员索性改用“画图+手势”沟通,还向当地干部现学藏语日常用语。“一句‘瓜真切’(谢谢)拉近了距离,老乡们主动邀请我们喝酥油茶。”领队老师李晓超感慨。

尽管困难重重,但团队并未退缩。调研团深入被帮扶地,与各地农业部门负责人协同工作,访谈1016户农户、310家供应商、269名乡镇干部及30名杭州市发改委负责人。团队全面调研了农产品的种植、销售情况以及政策的落实等情况,结合帮扶前后收入、产品销售量等数据,构建K-means聚类模型,系统总结浙江省消费帮扶从“输血”到“造血”的创新实践,提炼出四类特色模式与可持续路径,为全国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提供了可复制的“浙江样本”。

团队的扎实成果赢得广泛认可。调研报告获国家级、省级等新闻媒体 100余次采访报道,总浏览量超80万。得益于团队影响力逐渐扩大,学校的对外合作空间进一步打开,与得益于团队影响力逐渐扩大,学校的对外合作空间进一步打开,与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大城市学院、杭州市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天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杭州市新时代消费帮扶研究院。研究院围绕杭州市对口工作集智助力杭州消费帮扶工作提档升级,以消费帮扶为抓手,通过产业打造、乡村运营、数字科技赋能推动乡村振兴。

“消费帮扶不是单方面给予,而是激活共赢的生态。我们学校始终以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为使命,对消费帮扶的研究,既是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对管理学科服务国家和地方战略需求的新探索。”团队指导老师、浙江财经大学管理学院学办主任李桢表示。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