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电影发展专项基金调研横峰影视基地 共谋影视文旅融合新路径

民族电影发展专项基金调研横峰影视基地 共谋影视文旅融合新路径

来源:固原新闻网 2025-04-01 16:4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年3月25日至27日,中国电影基金会少数民族电影发展专项基金总监孙贺田一行赴江西横峰影视基地实地调研,围绕基地特色定位、产业升级及民族影视合作展开深度探讨,为区域影视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 聚焦核心优势:火车主题+年代场景塑造差异化竞争力

横峰影视基地总占地约2000亩,以“矿区转型”为基底,依托废弃铁路与工业矿区遗存,打造国内稀缺的火车主题拍摄场景与年代戏影视集群。基地已形成5公里铁路线、四季火车站及年代戏影视区等特色场景,吸引了《解密》、《坪石先生》、《志愿军3》、《恰同学少年》等10多部知名影视剧组来拍摄取景。为盘活资源,基地同步开发“火车+文旅”体验项目,如春季油菜花田观光专列,实现影视拍摄与旅游消费双轨并行。

二、历史资源活化:713核工业旧址改造撬动产业新机遇

调研组重点考察了713矿厂旧址——我国首颗原子弹原料铀的核心供应地。据横峰影视基地负责人徐卫城介绍,基地计划通过“修旧如旧”改造,还原上世纪工业风貌,建设713主题影视拍摄区。孙贺田总监高度肯定该项目:“713旧址的活化不仅填补此类题材拍摄场景空白,更将带动红色研学、工业旅游等业态协同发展。”

三、全域资源联动:构建“影视+生态+民族文化”生态圈

自然景观赋能

调研组走访玉山漏底村、三清山神仙谷房车度假营等联动资源。漏底村因原始村落风貌被提议打造为锚定“世外桃源”定位的影视拍摄基地;专项基金的项目主管罗洪泉则建议山脚下绿地环绕的房车度假营可以融合民俗、非遗元素,开发民族文化体验村,拓展沉浸式文旅场景。国家民委、国家电影局、广电总局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电视剧审稿审片专家、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宫二级研究员宝音吉戈拉老师也对深挖本地畲族、客家等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活化民族生活场景提出了积极建议。

产业链条延伸在交流过程中,各方也围绕横峰影视基地发展的关键问题展开深入研讨。从产业政策到配套服务,再到全域资源整合联动,拓展更多产业盈利空间,从各个维度紧贴基地实际需求展开探讨,直击基地发展面临的痛点与挑战。

据基地影视文旅事业部总经理张跃介绍,为加速完善影视配套服务,团队正在积极引入道具、服装、置景、群演等影视产业多元配套供应链,并规划依托毗邻婺源的优势,建设导演、编剧创作村及影视交易平台,向产业链上游延伸。

四、专项基金助力:政策与创意双轮驱动产业升级

IP孵化与民族影视合作立足基地的区位优势和特色定位,专项基金副总监田甜建议深挖本地红色文化、非遗资源,开发原创影视IP,如以713矿厂历史为蓝本的民族工业题材作品,提升文化品牌影响力。

技能培训与政策扶持双方也积极探讨设立影视技能培训基地,结合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政策,培育本土专业化服务团队,破解配套资源短板。

五、未来展望:打造长三角影视产业新支点

正如横峰影视总裁赵路宽所期待,横峰影视基地正逐渐从单一拍摄场地向“影视制作+文旅体验+乡村振兴”综合体转型。随着专项基金的资源导入,期待未来将横峰影视基地打造成民族影视创作高地之一,并联动三清山、龙虎山、婺源等周边景区,形成赣东北文旅黄金走廊,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持续活力。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