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雷雨天气,却不影响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拿口镇肖坊村的村民马乾荣和儿子马莹,在村烤房及烟苗繁育集中区进行育秧春耕。他们操作着“水稻育秧播种机”,履带一个接一个地输出“填充”了黑土和稻种的育秧盘;随后,将这些育秧盘端进烟苗大棚里排开,便“轻松”地完成育秧。
图为马乾荣父子操作“水稻育秧播种机”。黄逸伦摄
“在烟苗大棚里育稻秧,6个工,便可育好我们家210多亩早稻机插稻秧!而育同样多的秧,若在稻田里则需3亩地,包括打田、做畦、砍竹子和插竹子、覆膜等各个复杂环节,需用60个工,按160元一个工计算,近万元!还有,在棚里育秧,管护便利,生长时间短(少五六天)且苗齐苗壮。”马乾荣说,“龚明寿负责烟苗繁育,2018年便用烟苗大棚育稻秧。2022年,我们家也‘学’着用烟苗棚育秧,免费使用,又好又省钱!”
图为龚明寿用烟苗大棚进行育秧苗。黄逸伦摄
邵武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市),又是全省城镇化率最高的县(市),农村人口流失严重,缺乏劳动力。这些年,邵武包括粮食、烤烟等在内的农业生产,主要靠现代农业设施和农业机械等“资源”的推广运用护航。
在邵武,人勤春来早,一片春耕忙,一度还在进行烟叶备耕作业的大型起垄机、施肥机、无人机等大大小小功能多样的农机具,都在忙碌着打田(耕地)、施肥、防治病虫害等水稻和经作的种植管护,每天全市少时有上百台、多时数千台各种农机具投入到春耕之中,实现了资源的“共享”。肖坊村的3个水稻种植大户,除了烂泥田采用抛秧种植外,其余300多亩早稻机插地全部在烟苗棚里育稻秧,使用烟苗棚达5个之多。
“农业和烟草等有关部门,以及镇村都鼓励农民种烟种稻还种经作,引导和帮助他们实施烟苗繁育棚育水稻秧,引导和帮助他们稻烟经作一起上,让优质资源实现‘共享’。我们的技术人员还会到场进行指导,让农民科学高效种植,省钱省时省力多赚钱,还可增强抗风险的能力,把大好事办好来。”拿口烟草站负责人说。
图为马乾荣操作履带旋耕机进行田间劳作。黄逸伦摄
其实,邵武资源的“共享”,不仅在于春耕,还贯穿于全年的各项农业生产。烟草种植的起垄机也充当了耕地的“主力军”作用,覆膜机、施肥机等烟叶生产“专业”机,都在水稻、大豆、玉米、芋头等的种植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烤烟结束后的烤房,普遍“变身”稻谷烘干房及临时储谷仓。沿山镇百樵村烟稻种植大欧兴龙,每年种烟百余亩、稻五六百亩,6个烤房7月中旬烤完烟便用于烘稻谷,还要花两千多块钱租上六七个别人家的烤房烘稻谷,稻谷一时卖不掉便放在烤房里,3月份烤房里还存放着不少稻谷。
资源“共享”,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提高效益多赚钱。邵武的农业、烟草等部门,树立大农业观的“格局”,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形成“多种经营互补,一项亏损其他补”理念,行动上切实做到“自觉”,引导和鼓励农民,特别是种植大户,“盘活”各种农业生产资源,提高资源的“复用指数”。(黄逸伦 林传仁)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