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垄上,人勤烟苗新。三月的嘉禾,春风裹着泥土的芬芳掠过田间。晨曦微露,广袤的烟田已热闹起来——机器的轰鸣声与农人的吆喝声交织,浇水、培土、覆膜的身影在垄间穿梭,一株株嫩绿的烟苗整齐列队,迎着朝阳舒展叶片。作为湖南烟叶主产区,嘉禾县正以科技为犁、服务为雨,在这片沃土上耕耘着增收的新希望。
夜校灯明处 技术落地时
夜幕初垂,普满刘和村委会的灯光格外亮眼。屋内,四十余名烟农围坐桌前,目光紧锁投影幕布上的画面。“大穴深栽,土要压实,水要浇透!”普满烟站高级技术员胡雅杰操着浓重的乡音,将专业术语“翻译”成家常话,台下不时传来会心的笑声。
针对部分老烟农“凭经验种田”的惯性思维,嘉禾县局(分公司)把“金叶夜校”扎进村头。
课程表上,从平衡施肥比例到病害绿色防控,全是“田间刚需”;课件里,技术流程图旁配着方言注解,复杂标准拆解成“三步口诀”。
课后,烟农们掏出手机,微信群里早已同步更新了图文版要点。“以前栽苗总怕栽歪了,现在对照视频里的‘标尺图’,心里透亮!”烟农雷雪生扬了扬记满笔记的本子。
这样的场景,今春已在全县上演40余场。灯光照亮的不只是课堂,更照亮了嘉禾县1400余名烟农的增收路——夜校结业的老把式们,如今成了推广“宽行密株”新技术的“田秀才”。
三管驱春耕 标准筑丰产
穿行于普满乡连片烟田,但见垄体饱满、株距如尺,新栽的烟苗横竖成线。这般“烟田如画”的景象,源自嘉禾县局(分公司)夯实的“四梁八柱”。
下好“先手棋”,农时精准到小时。“苗等田,急白头;田等苗,笑开颜。”去年12月,一场特殊的“三方会诊”在县气象局展开。农业专家、气象员与烟技员对着历年数据“抽丝剥茧”,最终将3月10日至15日锁定为移栽黄金期。10个种烟乡镇随即开启“接力赛”:普满乡率先起垄,龙潭镇跟进打穴,行廊镇压茬移栽……农机轰响声中,5.05万亩烟田7天内全部“整装待苗”。
(技术人员指导烟农培土)
织密“防护网”,培训穿透到指尖。“线上看视频,线下摸真招!”85后烟农李子龙的微信里收藏着《烟苗移栽技术要领》短视频。县局推出的“技术微课”系列,将“大穴深栽”等标准变成动态演示,点击量逾万次。线下,县局农艺师、技师们带着“口袋手册”走村入户,手册上印有移栽步骤,关键处还印着技术员电话。“就像给每株苗的成长办里了‘健康保健卡’。”李子龙打趣道。
激活“动力源”,考核具体到像素。“叮!”清晨七点,石桥镇烟站站长雷锦华的手机弹出一条预警——南岸村移栽进度条由绿转黄。他抓起外套就往田间赶。县局搭建的“三级联考”平台,让每个环节都“看得见”:烟农上传的移栽照片自动生成进度表,村组日进度对标“红黄绿”,县督查组深入百余个村组抽检,移栽合格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现在县公司考核真的严,比我们家小孩老师查作业还勤!”雷锦华笑言。
田埂变课堂 技术带着泥土香
三月暖阳下,普满乡烟田里演着别样“春耕剧”——高级烟艺师胡雅杰左手拨开烟叶,右手捏起一撮土:“根系泛白说明水肥刚好,要是发黄就得追肥了。”围观的烟农纷纷蹲下细看,有人掏出手机录像。
(烟田来了烟苗的救命水)
这幕场景源自嘉禾县局(分公司)策划的““向阳志愿行,我为群众办实事”为主题的党日活动。十多名党员技术骨干组成7支服务队,把“技术大篷车”开到地头。
“根据干旱情况及时调节水压,弱苗追肥加腐殖酸!”广发镇烟农李子龙捧着手机,反复观看嘉禾县局制作的抗旱技术视频。在这场与旱魔的较量中,科技成为破局“利器”——“抗旱工具箱”走进田间地头,34场“田间课堂”开讲,专家直播答疑让500余名烟农吃下“定心丸”。技术员王俊生在广发烟区推广实施“水压调节+滴灌补水”技术,使亩均用水量直降40%;“营养液喷雾法”让600亩濒死烟苗重焕生机。老烟农蹲在自家烟田边,轻轻抚摸着舒展开的烟叶:“从前浇水靠天,现在有了烟草站技术员的科技‘导航’,每滴水都流进根子里!”
人勤春更早,烟香梦正圆。从夜幕下的“充电课堂”到晨曦中的标准烟田,从APP里的数据图谱到田垄间的躬身示范,嘉禾烟区用科技之笔蘸满汗水,在春天写下最新注脚。
春风过处,烟苗轻摇,仿佛在应答这片土地的产业致富新约定。(龚汉)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