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如黛系乡情 烟香满径话振兴

青山如黛系乡情 烟香满径话振兴

来源:信阳新闻网 2025-03-31 11:1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代诗人孟浩然笔下那宁静而美好的田园诗意,在今日新宁县的荷叶村完美重现。2024年,新宁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怀揣着“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赤子之心,深深扎根于乡村振兴的广袤沃土。他们以实干为笔,以担当为墨,精心勾勒产业发展的宏伟蓝图;用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温暖,润泽着每一位乡邻的心田,在潇湘大地的山水之间,书写下了一篇篇勇担社会责任、助力乡村繁荣的壮丽诗篇。

助力乡村教育:点亮寒门学子的希望灯塔

(图为帮扶人员查看南南的录取通知书)

“知识改变命运”是许多寒门学子心中的信念,然而现实的困境却常常如阴霾般笼罩着他们,荷叶村品学兼优的南南便是其中之一。常年病弱的父母收入微薄,面对日益增长的学习费用,南南的学业岌岌可危,眼中的光芒也逐渐黯淡。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新宁县局(分公司)驻村工作队在走访中敏锐地察觉到了南南的困境,他们多次走进南南的家里,给南南和他的家人讲解“雨露计划”的政策,还帮助他们准备申报补助资金的材料。那些日子里,驻村工作队的队员们白天在田间地头忙碌,晚上便在昏暗的灯光下整理资料,只为了让南南能够顺利获得资助。

在等待资助的那段日子里,驻村工作队员们始终将南南的情况放在心上,丝毫没有减少对他的关心。他们定时找南南交流谈心,详细了解他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情,不断鼓励他要勇敢面对眼前的困境,不要被暂时的困难吓倒。

还记得有一回,学校组织作文比赛,南南报名参加了,可临近比赛时,他心里却十分紧张,总担心自己写不好,不能取得好成绩。驻村工作队员们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找到了南南,大家围坐在一起,耐心地和他一起探讨作文的主题,帮他打开思路。在队员们毫无保留的帮助和悉心指导下,南南原本紧张的心情渐渐平复下来,对比赛也充满了信心。最终,他在比赛中发挥出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次宝贵的经历,让南南对未来的学习更加充满信心,也让他对驻村工作队员们的感激之情愈发深厚。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南南顺利拿到“雨露计划”资助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眼中重新闪烁着希望的光芒。“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如今的南南,在学习上更加勤奋刻苦,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他知道,是新宁县局(分公司)的帮助让他有了继续追逐梦想的机会。

像南南这样受益于“雨露计划”的学生在荷叶村共有25人,新宁县局(分公司)的教育帮扶不仅给予了他们物质上的支持,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希望的种子。驻村工作队的队员们就像那默默守护的灯塔,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道路,让他们有机会成为“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鸿鹄。

产业赋能:编织烟农的致富锦缎

(烟草站站长指导烟农移栽)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荷叶村200亩烟田,是新宁县局(分公司)以产业为梭织就的富民绸缎。烟农老杨曾是村里典型贫困户,一家几口挤在摇摇欲坠的破房里,几亩贫瘠薄田是全部生计,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在新宁县局(分公司)动员和鼓励下,老杨怀着忐忑与期待,决定尝试种烤烟,可毫无经验的他,面临的挑战犹如攀登高耸险峰。

为助老杨种好烤烟,新宁县局(分公司)的烟叶技术员们从育苗开始就全身心投入。他们每天天不亮就到烟田,像呵护孩子般观察烟苗,一旦发现烟苗异常就迅速查资料、定措施,再耐心给老杨讲解问题和解决办法。烟苗移栽时,他们还手把手教老杨精准控制株距、行距,科学施肥、浇水,每个步骤都细致入微。

烘烤是烤烟种植的关键,稍有疏忽便会让一切努力付诸流水,毫无经验的老杨对此一直忐忑不安。技术员们为了让老杨放心,便日夜守在烤房边监测温湿度变化。一天凌晨,烤房突然失控的温度让老杨急得团团转,技术员黄湘强接到消息后飞速赶到,第一时间检查设备并排查故障,在发现故障源头后又马不停蹄地联系维修人员,最后成功保住了即将熟成的烟叶。

在技术员们精心指导下,老杨家的烤烟喜获丰收。一捆捆金黄、质优的烟叶,是对技术员们勤劳付出的最好回报。老杨脸上也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这一年,烟叶的收入不仅让他还清了债务,盖起了新房,生活也由此翻开新的篇章。

2024年,在新宁县局(分公司)的推动下,荷叶村烟叶种植总产值近80万元,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产业兴旺如磁石,村里14位乡贤在看到家乡的可喜变化后,满怀激情地投身与乡村建设的事业中,他们将在外积累的技术经验充分运用,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活力。

产业兴旺之余,基础设施亦焕新颜,新宁县局(分公司)积极联络县水利局对荷叶村15座山塘水库进行全面的维护和修缮,确保灌溉用水需求得到满足,引清泉润沃土;协助村委建设宣传栏、休憩亭,实现政策与清风共舞;设立公益岗位,为5户困难家庭带来生活希望,为110位外出务工村民提供维权帮扶,让他们在异乡也能感受家乡温暖。

志愿暖心:传递温情的文明之光

(县局主要负责人宣讲)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新宁县局(分公司)的党员干部们始终牢记这句话,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用爱心传递温暖,为乡村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在荷叶村的学校里,“利剑护蕾·守护成长”普法宣传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党员干部们化身普法使者,走进校园,为学生们进行讲解。他们制作了精美的宣传海报,用生动有趣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特殊烟种的危害。在一次宣传活动中,学生们围坐在一起,认真聆听讲解,不时提出问题。一位学生感慨地说:“以前对这类产品的危害不太了解,现在知道了其中的成分一定不会再想尝试了,感谢叔叔阿姨们的耐心讲解。”

除了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党员干部们还集中走访帮扶对象6次,慰问困难村民10户。每一次走访,他们都带着满满的关怀和慰问品,与村民们拉家常,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在春节前夕,党员干部们来到困难村民老王的家中,看到老王家中冷冷清清,年货也没有置办齐全,便立刻行动起来。他们有的帮忙打扫卫生,有的去市场采购年货,让老王的家中充满了节日的氛围。老王感动得热泪盈眶,拉着党员干部的手说:“谢谢你们,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新宁县局(分公司)的党员干部们深知,党的声音和关怀,如同温暖的阳光,照耀到每一寸基层土地。于是,他们积极开展联学共建活动,与基层群众围坐在一起,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发展思路,让党的理论知识在互动中深入人心。送课下基层时,干部们精心准备课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鲜活生动的案例,将党的政策方针娓娓道来,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与此同时,新宁县局(分公司)党员干部积极搭建荷叶村文明实践新平台,用心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风文明建设里,他们为孤寡老人送关怀,组织文化活动,调解邻里纠纷,累计10次志愿服务,如文明种子扎根生长。9.5万元帮扶资金,是责任更是关怀,精准投入农业生产,助力产业发展、生活改善。干部与群众心贴心,携手朝着乡村振兴目标奋进,绘就温情与希望的美好画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宁县局(分公司)在勇担社会责任的道路上从未停歇,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担当,让荷叶村焕发“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生机。乡村振兴之路,道阻且长,然新宁烟草人初心如磐,烟香依旧,青山更翠,以责任为舟,以情怀为楫,在乡村振兴的浩荡长河中破浪前行。(作者:刘琢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