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我”爆火的冷思考

“回答我”爆火的冷思考

来源:广州日报 2025-03-31 08:5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早上被王羲之骂,中午被赵孟頫骂,下午被宋徽宗骂,晚上没睡着还要被李时珍骂……”不少网友开玩笑说,自己天天在手机上“挨老祖宗的骂”。这就是最近爆火的“老祖宗回答我”挑战。

在AI助力下,一个个历史人物“活”起来“动”起来,他们不复书本中平面冰冷、正襟危坐的形象,而是说着网络热梗,以咆哮式的情绪化表达向屏幕前的网友发出灵魂拷问。这种画面诙谐、语言魔性、反差感拉满的爆改一下子俘获了众多网友的心。随即,不少官方账号如消防、警察、博物馆、文旅也连夜“套公式”进行科普、宣传。

“回答我”短视频的爆火,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了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一条有效路径——用新技术和好创意,让历史人物和文化用一种更轻松新颖、寓教于乐的方式走进公众、吸引年轻人。正如一位网友留言,“知识以奇怪的方式进入我的脑袋”。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思考,如何避免这样的爆改成为一阵风,而是形成可持续的文化消费热点。

网络时代,流量为王。事实上,这样的爆梗时不时就会冒出来一个。可是,网络热点来得快也散得快,热闹喧嚣过后,真正保持热度的并不多。而且,流量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把握不好尺度,剑走偏锋,玩得太过,反而容易本末倒置,适得其反。举例来说,AI为短视频的创作打开了方便之门,可是一些脑洞大开的改编,为了流量哗众取宠,把经典剧目改得面目全非,比如让甄嬛枪战、林黛玉打拳击,恶搞过头反而让人不适,被网友们评论为“改得像中了毒”。

“回答我”短视频的爆火,以有趣的创意将公众的视线拉到“老祖宗”身上,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要讲好传统文化和历史名人的故事,让人们感知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邃,仅靠一两句爆梗和爽言爽语是不够的。除了技术的加持和丰富的创意之外,还需要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深入了解,这样才不至于荒腔走板,才可能让网红变“长红”,让流量转化为文化消费增量。(谭敏)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