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的云雾深处,长塘村口一间不起眼的杂货店灯火未熄,101岁的刘华丰坚守着三尺柜台,如同《山海经》中衔枝填海的精卫,用一生时光将“坚守”二字刻进大山的年轮,见证了一个世纪的沧桑巨变,也照亮了乡村振兴的漫漫长路。
火种:炭花舞照亮童年
(炭花舞表演)
发源于隆回县的炭花舞,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者通过甩动竹竿,形成“雪花盖顶”“黄龙缠腰”等绚丽图案。星火在空中划过的轨迹,仿佛穿越时空的密码,开启老人尘封的记忆。
"第一次观看炭花舞,仿佛开启了新世界。"当竹竿甩出的炭火在空中划出"雪花盖顶"的弧线,刘华丰老人那布满岁月沟壑的脸上舒展开来,眼中闪烁着光芒,思绪飘回往昔。七岁的他曾经挤在祠堂的石阶上,看表演者们舞动炭火描绘"五谷丰登"的图腾。火星如雨落下,在寒夜里凝结成冰晶,也在他幼小的心底埋下一颗种子,那就是要像炭花那样,绽放自己、照亮他人。
30多岁的他为了生计每天徒步六十里山路运送木材;40岁时挑着担子走村串寨卖猪肉养家糊口,在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中,炭花舞是老人心中不灭的火种,点燃他对生活的热爱。这份热爱,如同炭火般炽热而坚韧,照亮前行的道路。
星火:杂货铺里的岁月坚守
九十年代初,为了改善家人的生活,已逾花甲的刘华丰决定重新创业,在村口开办一家杂货店,从此开启三十多年的店铺经营。开张那天,他在门前贴上"童叟无欺"的告示,并挂上一盏煤油灯。彼时,村里尚未通电,他总是把煤油灯芯捻到最亮,只为给那些赶早耕田的乡邻、放学晚归的学子们,点亮回家的路。
在坚守杂货铺的同时,刘华丰还积极提供便民服务。他了解到,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乡亲们邮寄东西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为了解决村民取送邮件的“最后一公里”,他主动与邮政部门联系,成为村里的邮件代收点。无论是乡亲们寄出的思念之情,亦或是远方亲人寄回的温暖与关怀,都经由他的手传递给每一位乡邻。
除此之外,他还为乡亲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从修理农具到传授农业知识。“能帮助到父老乡亲是我的荣幸,我想用我的一点光照亮其他人。”在漫长的岁月中,他就像煤油灯一样,用自己的坚守与奉献,在小店里送走一批批的离乡人,又迎来许多个家庭的希望。
新生:老树发新芽焕新生
(志愿者们上门帮扶,免费赠送陈列柜)
随着改革的春风吹拂湘乡大地,长塘村也迎来了它历史性的时刻——通村公路竣工通车,一盏盏路灯在夜幕中悄然亮起。当水泥路面铺到杂货店门口时,老人一时感慨万千:“路通了,心也敞亮了,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在这股改革的春风中,老人的小店也如老树发新芽,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为响应国家号召,隆回烟草的志愿者们主动上门,开展精准帮扶,耐心讲解国家惠民政策,还为老人送来了崭新的前柜。小店的面貌焕然一新,生意也逐渐红火起来。老人将这一切变化看在眼里,心中无比喜悦与自豪。
昔日贫穷、落后的山村,如今正朝着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美好目标大步迈进。他热爱这片土地,那颗幼时埋下的种子,如今,已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
炭花舞,是火与舞的交融,它不仅是一种舞蹈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承载着人们对丰收的庆祝、对美好生活的祈愿。百岁老人刘华丰的故事,也如同炭花舞中跳跃的火花,绚烂而温暖,成为了这片土地变迁的生动缩影,更是乡村振兴的鲜活见证。
如今长塘村的夜晚,路灯沿山势蜿蜒如银河,与满天星斗交相辉映,照亮着千里山村的振兴之路。村民们总说,最温暖的还是村口杂货铺的那盏油灯——那是百岁老人用生命点亮的希望之灯,更是万千乡村振兴者的信念之灯。(刘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