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嘉兴海盐县,一家扎根油墨行业近30年的科技型制造企业——海盐华达油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达油墨”),正以年均30%以上的增速,向全球展示中国油墨制造的“绿色创新力”。这一成就的背后,离不开一位关键人物:公司总经理张帆。自2011年加入华达油墨以来,他凭借敏锐的战略眼光和对技术的深入钻研,带领企业攻克了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国产油墨走向世界舞台。
破局者:从技术研发到全球市场的开拓
2011年,华达油墨已经在行业内建立了稳定的市场基础,但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张帆的加入成为公司转型的一个关键节点。作为一名制药化学硕士,他将科研思维与管理理念相结合,于2012年主导成立了外贸部,带领团队开拓国际高端市场。通过引入瑞士SGS认证和欧盟REACH标准等国际权威检测体系,华达油墨成为国内通过美国潘通(PANTONE)色彩标准认证的企业之一,成功将产品销往美国、日本、韩国等30多个国家。
在他的带领下,公司营业额实现了年均超过30%的稳定增长。外贸业务从无到有,如今已占据公司营收的半数份额。“从一公斤做起”的经营理念,助力华达油墨与全球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也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中国油墨品质”的良好形象。
革新者:技术突围引领绿色革命
在传统油墨行业面临着高污染这一亟待解决的难题时,张帆致力于将“绿色基因”融入企业研发的核心。他带领组建的研发团队,经过不懈努力,成功攻克了紫外光固化(UV)油墨、环保型大豆胶印油等关键技术难关,累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其中,“一种平版胶印油墨用胶质油及其二步凝胶制备方法”这项成果表现尤为突出。这项成果的应用使得油墨干燥效率提升40%,VOCs排放量降低60%,同时,该成果在行业内获得了高度认可,也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更具里程碑意义的是,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LED紫外光固化油墨系列。该系列油墨采用无矿物油配方,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了零废水排放。这一技术成果不仅获得了美国FDA食品安全认证,还助力中国油墨行业走进高端光固化材料领域。对此,中国油墨工业协会评价道:“华达的这一技术革新,为环保油墨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了新的参考。”
布道者:产学研融合培育行业生态
作为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产学研合作分会理事,张帆深知单兵作战的局限性。近几年,他主导企业投入建设亚洲最大连接料溶解釜生产线,并推动与浙江工业大学、嘉兴大学等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2024年与浙工大材料学院合作的“光固化油墨用DAP树脂合成技术开发”项目,成功将油墨耐候性提升3倍,相关产品被应用于多个领域。
为促进行业整体提升,他主动开放华达油墨的生产标准体系,参与起草《环保型植物油基胶印油墨“浙江制造”标准》,推动行业内多家企业完成绿色化改造。这一举措使长三角地区油墨行业万元产值能耗下降18%,获评浙江省“亩均论英雄”改革典型案例。
坚守者:民族品牌的长征路
在张帆办公室的墙上,“打造百年民族品牌”的愿景宣言格外醒目。为实现这一目标,他推行“双轮驱动”战略:对内实施智能化改造,建成胶印油墨一体化生产线,实现从配料到包装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对外构建全球服务体系,在上海、广州、重庆等地设立多个办事处,打造24小时快速响应机制。
这份坚守结出硕果:华达油墨连续多年获得“浙江省高新科技企业”,企业更成为中国油墨行业标准起草单位之一。公司特别指出:“张帆让世界看见了中国制造的另一种可能性——既保有传统产业的务实,又兼具科技创新的锐气。”
张帆用13年时间诠释了一个中国制造业企业家的担当。如今,他正带领团队攻克下一个油墨技术,或将开启油墨产业的新纪元。正如他在接受采访人员专访时所言:“中国制造不应只是追随者,更要有定义未来的勇气。”在这场绿色智造的征途上,张帆与他的团队,正以创新为墨,书写属于中国油墨行业的壮丽篇章。(文/陈小希)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