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烟火气”中的法治温度 ——民权县局基层普法实践纪实

守护“烟火气”中的法治温度 ——民权县局基层普法实践纪实

来源:信阳新闻网 2025-03-28 10:5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清晨的天还泛着鱼肚白,民权县林七乡早市里已响起叫卖声,卖包子的大娘掀开笼屉,白雾升腾间见到几个身着专卖制服的身影,市场监管员给大娘递过政策宣传单:“老姐姐,要是瞅见有人推着板车卖散烟丝,劳烦您给通个气儿。”

这是豫东小城最寻常的早晨,却藏着基层治理的新密码。当法治理念褪去公文袋的墨香,化作包子铺前的家常话、菜篮子里的小口诀,民权县局的普法故事便从这些带着烟火气的街头巷尾开始了——

巷口小课堂:把政策说进街坊心坎里

下午三时,“笑笑超市”店门前的梧桐树下,邻里街坊围坐一圈,市场监管员老刘和客户经理小余的“方言普法课”准时开讲:“大伙们看这包烟,要是店家卖您‘特供’‘内部烟’,甭管多便宜,立马打咱局举报电话...”

这样的场景并非偶然,每月都会在乡镇街道各处上演。有时候,是在商户店内,市场监管员和客户经理会利用商家休息或者顾客较少的时段,走进店里和大家围坐在一起,结合实际的经营情况讲解相关的法律知识;有时候,是在市民广场上,那里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人流量大,他们会借助这个平台,向更多的群众普及法律常识;还有时候,是在熙熙攘攘的市集里,在各种摊位和人群之间,他们也会找一个合适的角落,为过往的商贩和顾客开展普法宣传。

市集实验室:教乡亲辨真假

“大家看这里的华表,真品会有微缩印刷,假货的印刷水平达不到这种程度。”在民生广场流动宣传展台,执法人员小郑的“流动鉴别课”被挤得水泄不通。她拿起展台上摆放的卷烟样本,用人人都有的手机镜头放大观察商标细节。

针对现有的制假特点,执法人员小郑总结出“看包装、模印刷、查喷码”的鉴别小口诀,群众纷纷表示“鉴别技巧非常接地气,通俗易懂,操作起来也很方便”“小郑同志总结的这个方法很实用,简单又好记,以后买烟心里踏实多了”......

街坊情报站:织密社区监督网

“刘队长,最近我家周边店铺最近总是有学生模样的小孩进出,好像是在卖烟。”商户老王借着市场监管员前来市场巡查的机会,把发现的可疑线索悄悄传递给市场监管队刘队长。这样的“双向奔赴”已成常态——市场监管员帮商户整理证照时顺带培训规范经营和真伪辨别技巧,商户在经营中化身“流动哨兵”。

每当出现可疑线索时,商户和执法人员的手机信息便开始频繁闪动。在这个由执法人员精心编织的基层情报网络中,每名商户都是敏锐的“哨兵”。他们提供的一张模糊的照片、一段含混的语音、一个粗略的地址,都可能成为撕破违法迷雾的关键拼图。这些裹挟着市井烟火气的情报线索,正让法治防线从街头巷尾铺展到百姓心间。

 

当梧桐树影里飘出普法讲课声,当手机镜头化身市集鉴宝镜,当商户们的茶余饭后藏着监督暗号,民权县局用沾着烟火气的“脚底板工作法”,在街头巷尾踏出了基层工作的新路径——他们以规范经营秩序为秤砣,稳定市场交易的公平;用打假利剑斩断制假贩私链条,护住百姓的钱袋子。那些藏在方言口诀里的智慧,正随着晨雾中的烟火气飘进千家万户,把冷冰冰的法条,酿成热腾腾的日子。(郑慧)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