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烟叶成就致富之路——桑植县“十四五”探索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金色烟叶成就致富之路——桑植县“十四五”探索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来源:信阳新闻网 2025-03-25 10:2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地处武陵山脉腹地的湖南省桑植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山高路陡、土地贫瘠的困境,让这里的百姓一度难以摆脱贫困枷锁。然而,一片片金黄的烟叶,却为这片红色热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肩挑背扛”的苦日子,到“家门口致富”的新生活;从零星种植的传统农业,到产值破亿的支柱产业,桑植县以“一片烟叶”为支点,撬动了乡村振兴的壮阔图景。2024年,全县烟农总收入达1.54亿元,3.93万亩烟田托起近万农户的致富梦,烟叶税收突破3100万元,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色引擎”。

(桑植县山地特色烟叶)

政策破局:从“靠天吃饭”到“制度护航”

(2025年烟叶工作会议)

“腊月定全年,开年抓生产”——这句桑植烟农的口头禅,折射出当地政府对烟叶产业的高度重视。

2025年节后上班,全县烟叶生产工作会议在小年夜召开,县委书记曹飞、县长梁高武亲自挂帅,创新推出“政委+指挥长”高配模式,将烟叶生产与干部考核、财税激励深度捆绑。政策“强心针”迅速见效:县财政承诺新增烟税全额返还乡镇,干部实绩与产业发展挂钩,催生了“三跟三走”原则:政策跟着产业走、项目跟着烟区走、服务跟着烟农走。自此,烟叶议题成为县委常委会“常客”,《推进烟叶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烟粮轮作实施方案》等政策密集出台,为产业发展扫清障碍。

历经四年发展,全县烟叶种植面积从2021年不足2万亩增长至2024年3.93万亩,产量从4.7万担增至9.1万担,烟农总收入从7600万元提升至1.54亿元,烟叶税收从1507万升至3100万,总产值、财政税收、烟农总收入均实现翻番。

“以前种烟愁土地、愁用工、愁烤房,现在村集体全托管!”澧源镇镇烟农向友明的感慨,道出桑植2022年推行的创新之举—“三统一”模式。“三统一”即“统一规划发展、统一政策扶持、统一绩效管理”。政府从管理者变身“服务员”,通过村集体托管土地流转、劳务用工和烤房建设,实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其中上洞街乡率先试点后,烟田从700亩激增至3000亩,村集体经济增收超百万元,撂荒地变“聚宝盆”。截至2024年,该模式推广至全县22个乡镇117个村,村集体年均增收12万元,2.1万亩流转土地焕发新生。

科技赋能: 从 “ 胼胝手足 ” 到 “ 智慧多元 ”

(“烟叶+蔬菜”特色农业发展模式)

行走在桑植烟区,可见“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的现代烟田景象。四年来,政府累计投入超2亿元,新建烤房1405座,修建产业路386公里,牛洞口、茶园峪两大水库竣工,解决了9个乡镇生产用水难题。

更令人瞩目的是“智慧烟田”建设:生物质颗粒燃料烤房替代传统燃煤,烟杆回收利用率达90%。“过去烘烤烟叶要守通宵,现在手机就能控温!”龙潭坪镇烟农王建国点赞的,正是全县推广智能化烤房带来的变革。

在凉水口镇李家庄村,烟苗与油菜、玉米间作,烟叶采收后轮作蔬菜,亩均收益提升40%。澧源镇“雪茄小镇”里,400亩雪茄烟叶与土家风情旅游深度融合,村民邓绍志算起“四本账”:“土地流转金、务工工资、年底分红、旅游收入,今年能挣5万元!”

通过“烟粮轮作”“烟旅融合”,桑植县打造出两条烟粮产业带,建成3个产业综合体,2024年烟区复种指数达200%,土地亩产值突破6000元。

富民密码: 从 “ 老少边穷 ” 到 “ 振兴共富 ”

(烟技员帮忙进行手工播种育苗)

平头界村烟农汪少军的脱贫故事,是桑植烟叶富民效应的生动注脚。20年前,这个海拔千米的村庄人均收入仅539元,村民下山买粮需徒步4小时。1999年,桑植烟草引导发展烟叶种植,汪少军成为首批烟农。如今,他种植烟叶35亩,年入15万元,在镇上盖起三层小楼。

“烟叶是‘绿色银行’,只要肯干就能富!”2024年,全县像汪少军这样的职业烟农达900余户,户均收入16万元,远超全省农民平均水平。

烟叶产业不仅鼓了百姓腰包,更壮大了集体经济。八大公山镇通过烟税返还政策,将财政增收投入民生建设,修建文化广场、养老中心;竹叶坪乡以烟叶合作社为平台,开发烟用有机肥加工项目,年创收80万元。

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烟叶产业累计贡献税收1.09亿元,带动216户脱贫户稳增收,10000余农户迈入小康。

未来图景: 从 “ 闭塞颓待 ” 到 “ 蓄势待发 ”

(“金叶课堂”提供专业化培训)

面对烟叶市场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的新形势,桑植县委提出“稳与增、粮与烟、强基与转型”的辩证思维。

在八大公山镇,2000亩高标准烟田配套水肥一体化设施,烟稻轮作实现“一田双收”;在竹叶坪镇,生物防治技术取代化学农药,打造有机烟叶示范基地。

“要用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让烟田变‘车间’,烟农变‘产业工人’。”桑植县委书记曹飞在调研时如是强调。

为破解烟农老龄化困局,桑植启动“金叶新农人”培育计划:设立200万元创业基金,对“80后”“90后”烟农给予每亩300元补贴,组织青年赴云南、贵州学习现代种植技术。

2024年,全县“新农人”群体突破200人,“留住年轻人,就是留住土地的希望。”桑植县的探索证明,以政策激励激活青年创造力,以技术创新重构农业生产关系,既能破解老龄化困局,又能为乡村振兴培育可持续的新质生产力。

从“老少边穷”山区到湖南烟叶十强县,桑植烟草用30年时间书写了“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传奇。如今,穿行在桑植县的青山翠谷间,连片烟田涌动着生机,现代化烤房点缀村落,雪茄小镇游人如织……这片曾被大山阻隔的土地,正以金色烟叶为笔,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随着湖南中烟第二轮乡村振兴帮扶落地,桑植烟叶产业向着“十四五”收官之年的目标稳步迈进。未来,这片“刮金版”的土地,必将续写更多“点叶成金”的精彩故事。(陈章明)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