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磨坪育苗工场,一场关乎希望的“春之交响”正在上演。智能化温控大棚内,数万株烟苗在育苗盘中舒展新绿,如同星罗棋布的翡翠方阵。身着白大褂的农艺师手持智能终端穿梭其间,传感器实时传回的温度、湿度在电子屏上跳动,勾勒出幼苗生长的数字图谱。育苗操作员轻触中央控制系统,遮光幕布缓缓展开,科技赋能的现代农业图景跃然眼前。
近年来,秭归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围绕智能化、专业化、社会化,全力推动烟叶育苗工作,助力产业提能升级。
品种更新 提升种苗品质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走进秭归县磨坪育苗工场,一盘盘标记着不同编号的育苗盘整齐排列,包衣种球在专业培育环境中吸水膨胀,孕育着农业科技创新的生机。育苗工场技术负责人表示:“我们通过设置品种对比试验,对每个品系进行全生育期跟踪,这些承载科技含量的种苗,正在为产业升级积蓄新动能。”
据悉,秭归县局(营销部)成立专项工作组,按照“良种良法配套”原则系统推进品种更新工程。科学规划试验田块布局,制定配套栽培技术规程,同步开展综合性评价和配套加工技术研究。通过建立大田到产品的多维评价体系,旨在筛选出兼具优质抗病特性与高可用性的优良品系。
目前,试验团队正通过全程数据采集建立品种特性数据库,重点观测各品系在抗病性、耐旱性、油分含量等关键指标的表现,为构建“中棵烟+高油分”品种体系提供科学支撑。
科技赋能,育苗管理智能化
磨坪育苗工场,引人注目的便是这六座中大型育苗棚,它们整齐的排列在道路两侧,此时棚内不少烟苗已经探出了翠绿的嫩芽。随着“嗡嗡...嗡...”机器运转的声音,一缕温暖的阳光轻轻掠过,如同细致的画笔,在育苗盘上细腻地铺展开来。
“别担心,刚刚的嗡嗡声是卷膜器发出的声音。”烟叶技术员嘴角挂着和煦的笑容,耐心地解释道。“去年,这座工场迎来了数字化育苗棚管理技术的革新,当温湿度触及预设的阈值,育苗棚便会智能响应,采取措施自动调整温湿度至最佳状态。同时,我的手机上也会及时接收到预警信息,让育苗管理变得既省心又高效。”
2024年,秭归县局(营销部)积极探索烟叶生产数字化转型之路,磨坪烟叶收购站运用物联网技术自主打造了一款育苗棚数字化管理系统,该系统为试验区每个育苗棚都定制了专属二维码,扫码后便可获取到该育苗棚的基础信息、农事操作记录、实时温湿度等数据。这一系统的运用不仅极大地减轻了烟农的工作负担,更提升了工作效率,确保了烟苗在最优环境中茁壮成长,成苗率显著提升,为秭归县的烟叶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统一管理,社会服务专业化
三月下旬,正值烟苗出苗的关键时期。在育苗棚内,合作社的工作人员手持喷水管,小心翼翼地进行着地布湿润育苗补水作业。
据悉,面对农村劳动力不足、社会化服务覆盖面不广及专业服务能力不高等问题,秭归县探索建立了一批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吸纳有技术、有经验烟农成立专业服务队,并结合生产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统一服务标准、流程与价格,规范有序开展烟叶生产服务。
“育苗工作本来就繁琐,需要细心调控温湿度,交给他们这样专业的队伍,可真是让我省心不少啊!”烟农老田感慨地说道。
如今,在秭归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提供烟叶生产技术指导下,服务队业务开展已经涵盖育苗、机耕、起垄、覆膜、无人机植保、烘烤和专业化分级等环节,既为烟叶生产的专业化服务提供保障,又为周边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王玉乾 胡浩博)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