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睡眠日:关注睡眠 远离“困”扰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等多位专家呼吁,失眠患者要重视睡眠问题,注重调整身心状态,严重者应尽早寻求专业帮助,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世界睡眠日:关注睡眠 远离“困”扰

来源:光明日报 2025-03-21 10:0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光明日报记者 金振娅

不少人深受失眠、打呼噜、梦魇等睡眠问题困扰。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等多位专家呼吁,失眠患者要重视睡眠问题,注重调整身心状态,严重者应尽早寻求专业帮助,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在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3月20日举办的2025世界睡眠日科普讲座暨全国义诊活动上,陆林介绍,我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0%,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或早醒。长期失眠不仅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还会造成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慢病,甚至增加神经精神疾病发病的风险。

打呼噜与呼吸暂停是不容忽视的睡眠“杀手”。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教授叶京英介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发病率高且危害严重的睡眠呼吸疾病。在我国,OSA患者有1.7亿,其中,中重度患者有6650万,但大多数人尚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如果夜间打呼噜伴随呼吸暂停、白天嗜睡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睡眠监测,接受针对性治疗。

青少年的睡眠质量直接影响其身体发育和学习能力。“长期睡眠不足会威胁青少年的健康,阻碍生长激素的分泌,影响身高发育和认知功能,进而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陆林强调,应从家庭层面和学校层面共同努力来解决青少年的睡眠问题,确保每天9~11小时的睡眠时间。

睡眠与健康密切相关。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每个地市至少有一家医院提供心理门诊、睡眠门诊服务”,并将其列为2025年全系统为民服务八件实事之一。

在国内较早开设睡眠专病门诊的中日友好医院,近几年门诊量约为10000人次/年,相较于10年前有了大幅增长。“这说明公众逐渐意识到睡眠健康的重要性,并能积极面对睡眠问题。”中日友好医院睡眠诊疗中心主任医师张晓雷建议,如有长期睡眠问题,应及时到专业机构寻求帮助,多导睡眠监测等技术可以精准诊断睡眠呼吸暂停、失眠、昼夜节律紊乱等睡眠障碍,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获得优质睡眠?陆林建议,可以通过音乐、运动、冥想等方式放松心情,睡前2~3小时尽量避免饮食和剧烈运动——“如果实在睡不着,可以离开床做些轻松的事,避免在床上因为睡眠问题而焦虑”。

专家强调,改善睡眠质量是预防和管理慢性疾病的重要手段。成年人每天睡7~8个小时最健康,不要少于6个小时。如果晚上睡眠不足,建议午睡半个小时,过长的午睡会增加心血管疾病、代谢疾病的发病风险。

(光明日报北京3月20日电)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