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可以重来,但血液可以再生。
八大处献血车,雍和宫站采血点,北京动物园献血车,前门箭楼献血方舱,中心机采室,赵登禹路成分献血屋,蓝天献血屋,亚运花园献血屋,西单献血屋……这是北京一位热心学生5年多来的献血足迹。克服小痛,成就大爱,目前,她已捐献全血5次,累计1600毫升;捐献成分血53次,累计104治疗量。
她叫金梭,是北方工业大学的一名研究生。2019年9月,刚成年的她专程前往献血车,首次参与无偿献血,开启了助人之路。2020年,她了解到了成分献血这一间隔期更短的献血形式,加上捐献全血后没有感觉身体不适,便自觉加入了成分献血者的队伍。她主动学习了有关无偿献血的知识,还参加了北京市红十字会组织的救护员培训,始终致力于帮助他人。从学校到血液中心的路越走越熟悉,本科期间,疫情没有阻挡她坚持献血的脚步;研究生入学以来,虽然课业繁忙,但献血已然成为一种习惯。她荣获由国家卫健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颁发的2020-202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已申报2022-202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今年以来,她已完成成分献血4次。
每一次挽袖捐献,都是爱心的流动。每当看到采血室内一批批热心的献血者,她倍感温暖;收到血液检测合格,已发往医院救助患者的短信,她无比自豪。平时,她也会通过跑步、做操、健身等方式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作息,使得身心处于良好状态,为下一次献血做准备。谈及献血的体会,她说:“无偿献血是既悦己又利他、既奉献又收获的伟大事业,开始于小小一念,着眼于世界美好。无偿献血,挽救生命,细微小爱终会汇成江流,点滴善心必将滴灌硕果。”她希望,有更多的人深入了解无偿献血、积极参与无偿献血、主动宣传无偿献血,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目前,我国的血液供应处于“紧平衡”的状态,北京市作为医疗资源十分丰富的城市,每天都有许多面临生命凋零的患者等待红色河流的浇灌。这就需要更多热血战士,特别是年轻有为的青年们、大学生们,参与到这项光荣的事业中来。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