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萧县丁里镇,连片的胡萝卜田泛着翡翠般的光泽。在河头村的“胡萝卜”基地里,脱贫户刘湘亭麻利地拔出橙红色的胡萝卜,在水雾清洗机上划出优美的弧线。他身后,一辆辆满载胡萝卜的货车转运至仓库,分包、装箱、上架,正驶上崭新的“金色产业路”。
沃土夯基:打通产业振兴“任督二脉”
面对皖北乡村基础设施薄弱现状,萧县烟草专卖局作为丁里镇河头村定点帮扶单位,实地调研制定精准帮扶计划,加大帮扶资金投入,修建农村产业道路贯通种植基地。村民开着新购置的三轮车,沿着硬化的道路将白菜运往村头的冷链仓库。“以前这条路坑坑洼洼,下雨天车轮陷泥里,眼睁睁看着白菜烂在地头。现在半小时就能进城,每斤还多卖两毛钱,我的70吨白菜,150吨包菜待价上市,一点不发愁!”刘亚军黝黑的脸上漾起笑容。这条“惠民”产业路,正是萧县烟草专卖局“红色联盟”精准帮扶的缩影。
萧县丁里镇河头村结合当地气候与自然优势,积极发展萝卜种植等传统特色产业,助力村民增收。面对河头村胡萝卜产业“小而散”的困境,萧县烟草专卖局帮扶建设的高温大棚拔地而起。“冬季棚内温度提升5-8℃,以前霜冻要减产三成,现在春节前后萝卜能抢鲜上市,每斤比市场价还多卖几毛钱!”河头村党总支青年书记刘海浪掀开双层保温膜,展示着正在抽芽的“紫皮”水果萝卜边算账边说:“这些大棚对河头村来说太重要了,感谢萧县烟草专卖局的帮扶,我们也会积极为村民办实事,让大伙儿生活越来越好。”
链式赋能:构建产销融合“黄金通道”
飘着雪花的寒冬,装载青萝卜的助农车辆稳稳停靠在城区卷烟零售店门前,萧县烟草专卖局志愿服务队迅速上车卸货,并按照“路线图”将农副产品转运到各个零售助销点,河头村副书记李朋朋手持带泥的萝卜现场教学:“家人们看这横切面,青绿水嫩,生吃比苹果还甜!”。萧县烟草专卖局打造的“助销矩阵”由7个“徽映”志愿者服务队组成,队伍里青年人占比35%,对接城区3千多零售户社群,开展产品助销,带动销售增收。萧县烟草专卖局工会青年员工张茜茜表示:“让村民农产品销售更加顺畅,生活更加幸福,这也是我们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红芯铸魂:激活乡村治理“一池春水”
在河头村法治广场,萧县烟草专卖局“普法助农服务队”联合驻村工作队、巾帼志愿者等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送到村民手中,耐心为他们讲解法律知识,解答法律疑问。“土地流转有了法律保障,咱搞规模种植腰杆更硬了。”土地承包种植能手葛思展课后拉着法律顾问咨询起来。三年来,这样的法治课堂举办50余场,普法入户宣传200余次,培育“法律明白人”100多名,化解产业纠纷40余起。
近年来,萧县烟草专卖局还结合实际情况,选派干部驻村,加强与驻村工作队、乡镇政府联系沟通,因地制宜借鉴创新经验,主动推动帮扶村发展特色产业,组织协调开展推广土特产、助农直播、重阳节关爱老人、迎新春书画共建等活动,力所能及帮助解决一些“当下”面临的难点、堵点,推进乡村建设与治理,打造“美好乡村示范村”,提高村民幸福感。
站在萧县丁里蔡洼这片承载红色基因的土地上远眺,一片片覆膜种植在朝阳下泛着金色波光。萧县烟草专卖局始终认为“乡村振兴不是‘交钥匙’,而是要把帮扶转化为发展动能,让‘红萝卜’变成‘金钥匙’,打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萧县烟草专卖局与河头村的“红色联盟”共建品牌如一面旗帜,正飘扬在萧县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全产业链上,持续打造着“党建联建、产业联育、市场联拓”发展新格局。(邵元章)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