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学家描绘出首个海洋最深生态系统图

繁荣的深渊生态系统展示出深渊在新基因、新结构和新功能方面的巨大资源潜能,为解决全球生物资源枯竭困境提供了新思路。

我科学家描绘出首个海洋最深生态系统图

来源:光明日报 2025-03-10 09:4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瞧!我们的前沿科技】

我科学家描绘出首个海洋最深生态系统图

阐述深渊生命独特的生存策略

光明日报三亚3月9日电(记者陈怡、王晓樱)深渊水深超过6000米,是地球上最少被探索的极端环境。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多家单位联合发起的马里亚纳海沟环境与生态研究计划,依托“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及深海生命研究领域自主可控的软硬件体系,阐述了深渊生命独特的生存策略,并揭示了深渊生命成为人类资源宝库的无限可能。日前,相关科研成果以封面专辑形式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

研究团队搭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多次深入深渊海底探索,发现深渊微生物在最深海域超高静水压(600至1100个大气压)下的异常繁盛,揭示了深渊的两种代表性宏生物与深渊微生物之间存在趋同的适应机制,即深渊存在跨越物种边界的“共适应”策略,从而串联起独特的深渊生态系统,描绘了首个海洋最深生态系统的图景。

通过对2000多份深渊沉积物、深海鱼类及深渊钩虾样本的分析,并结合深渊海底现场观察,研究团队取得了三大突破性发现,分别是深渊微生物新颖性成因及其适应策略、深渊钩虾的适应机制、渊鱼类突破高压生存禁区的适应性重塑和演化轨迹。

研究团队构建了迄今最完整的深渊原核微生物基因数据集,并鉴定出7564个物种水平的代表性基因组,其中89.4%为尚未被报道的新物种,其多样性与全球已知海洋微生物总量相当。研究发现,深渊微生物通过“精简型”和“多能型”两种适应策略,在深渊高压、低温、寡营养环境中异常繁盛,支撑了深渊生态系统的繁荣。

成果还系统研究了深渊生态系统食物链,从微生物到无脊椎动物(钩虾)再到脊椎动物(鱼类),阐明了极端环境下生命协同演化的科学规律,将人类对海洋生态的认知拓展至万米深渊。同时,繁荣的深渊生态系统展示出深渊在新基因、新结构和新功能方面的巨大资源潜能,为解决全球生物资源枯竭困境提供了新思路。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