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不“褪色” 烟田谱新篇—一位退伍烟农的乡村振兴奋斗纪实

退伍不“褪色” 烟田谱新篇—一位退伍烟农的乡村振兴奋斗纪实

来源:信阳新闻网 2025-02-25 10:1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青山抱城廓,绿水绕人家。连绵的群山,赋予乡村坚韧的品格,翻卷摇曳的烟叶,是烟农的期盼。又是一年春来到,退伍老兵田红兵一头扎进了育苗棚,拉开了新一年的烟叶种植序幕。

军旅淬炼 “铁血初心”扎根烟田

田红兵,44岁,年轻时征兵入伍,脱下军装后,他放弃了稳定的事业单位岗位,毅然选择回到桑植县—这片他热爱的土地,全身心投入到烟叶种植中。经历了近20年的军旅淬炼,坚韧不拔的品格和使命必达的纪律性已深深刻进田红兵的骨血之中,当他郑重接过烟草公司工作人员递来的种植合同时,他坚决有力地说到:“军人的职责是保家卫国,退伍后,我的战场就是这片烟田!”

(田红兵在烟地察看烟叶生长情况)

近九年来,田红兵时刻保持久久为功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每年坚持种植烟叶超过150亩,年收入突破40万元,成为当地烟农中的佼佼者,他用行动诠释了退伍不“褪色”的担当作为,“征战”烟田的“铁血初心”在红色沃土之上熠熠生辉。

科学创新 打造“金叶”品质密码

田红兵的烟田一直以“质量优、产量稳”闻名,这都离不开他的勤学和实践。近年来,烟草公司推行“科学种烟、轮作增效”的烟叶种植策略,定期举办现场会、培训会等,展示、教学先进的烟叶种植经验和种植技术。田红兵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学习提升的机会,在日常的种植活动中,他也总是“缠”着技术员们问个不停,想要将所有的知识和技术要点都“吃干抹净”。

通过“烟地轮作”模式,田红兵把种过玉米、药材的土地与烟地轮作,既减少了病虫害,又提升了土壤肥力。同时他借鉴多名老烟农多年积累的烟叶生产经验,精准把控施肥、移栽、打顶等关键环节,确保每一株烟叶的茁壮成长。“种烟如练兵,细节决定成败。” 这是田红兵时常挂在嘴边的话。

后来,面对市场波动,田红兵主动转型,积极推动种植技术创新。2019年,他率先引入“采编烤分一体化烘烤技术”,将烟叶烘烤合格率提升至98%,烟农们笑称他为“田老板的能量站”;2021年,他联合周边农户成立烟叶互助小组,无私分享烟叶大田培管技术、烟叶烘烤、分级等要领,带动本村10余户村民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

正如龙潭坪基地单元“从量到质”的发展历程,田红兵的实践也印证了“产业兴农”的可行路径。 如今,他的烟田成为了当地乡村振兴示范点,为产业兴旺、乡村焕发注入了新活力。

金叶生辉 “老兵新传”振兴乡村

凭借过硬的种植技术和带动效应,田红兵连续三年获评“优秀烟农”,并成为张家界烟草“职业化烟农”的优秀标杆。他常说:“荣誉是鞭策,不是终点。”“服务基层,助力发展”是他不变的初心,他也一如既往地践行着这句话的精神。他会积极协助烟叶技术员们定期为村民举办技术培训,手把手教新烟农们掌握烟叶分级、病虫害防治等技能;他会认真聆听并耐心解答其他烟农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果自己也不清楚,他便带着问题前往烟站,寻求烟叶技术员的帮助……循环往复,乡亲邻里都对田红兵的热心、专业、认真的品质夸赞连连,纷纷称赞他为“靠得住的老兵大哥”。

一业兴带动百业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烟叶产业作为桑植县的重点农村产业,2024年全县种植烤烟3.93万亩,收购烟叶9.08万担,完成收购计划100.95%,共计实现烟农收入1.54亿元,其中直接、间接参与烟叶种植的脱贫户达2352人。田红兵的奋斗故事是无数基层劳动者投身乡村振兴的缩影,他将军人的忠诚与坚韧化作烟田里的汗水,成为新时代新农村升腾的新希望,而他扎根土地、科技赋能、心怀乡邻的事迹,更是新时代农人交出的最动人的答卷。(罗妍婕、余凯)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