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机器的轰鸣如同战鼓,在河南中烟黄金叶生产制造中心的制丝车间内回响,与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交织成一幅生动的工业风景画。此时,于红丽和澎湃QC小组的其他成员正站在二级柔性风选系统前,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
“这机器,如果能自己调节风量,那该多好啊!”一位年轻成员感慨道。他的话像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也触动了于红丽的内心。
“没错,咱们的目标,就是让这机器聪明起来,自己调节风量,减少原料损失。”作为维修班组的一员,于红丽对风选系统存在的问题思虑已久,现有的设备不仅影响了产品质量,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当她得知这次的质量管理课题将选题定在改造风选系统时,立即报名加入了QC澎湃小组。
寻觅“金”传感,导航细节路
面对风选系统剔除含原料率高、需人工频繁调节风量的现状,于红丽主动请缨,担任数据采集与分析的重任,进行大量的调研。从专业书籍到学术论文,从技术标准到质量报告,资料堆积如山,她却如愚公,一铲一铲地挖,一寸一寸地推。作为小组里的“老把式”,于红丽深知责任重大,她亲自跑到市场上与供应商交流,像淘金者一样,经过重重筛选,终于从繁杂的信息中淘出了一个金点子——找到能够精确测量风量的传感器。
然而,市场上传感器种类繁多,性能各异,选择起来异常困难。于红丽在小组讨论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找传感器,就像给机器找眼睛,得又亮又准,还得经得起车间恶劣环境的考验。”
为了找到这样的传感器,于红丽采用了市面上常见的风速传感器,和其他两名成员进行了无数次的对比和测试。她爬上爬下,小心翼翼地安装不同的传感器,收集数据,分析误差,演算用的草稿纸堆了一大摞,只为找到最佳的传感器型号,最终确定了那枚能够精准导航的“指南针”。
确定好传感器之后,于红丽不敢松懈,又紧锣密鼓地安排安装调试。
“红丽姐,你看这个传感器的数据波动有点大,是不是不太稳定啊?”负责安装的小赵疑惑地问道。
正在一旁查看风选效果的于红丽闻言,快步走过来,目光锐利地扫过传感器。“嗯,确实有问题,应该是安装位置有点偏差,换到这里试一下。”她边说边用手指比划着更加合适的位置。
在于红丽的指导下,小赵调整了传感器的安装位置,重新进行了测试。果然,数据误差大大减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细节之处见真章,匠心独运显神通。在研究过程中,于红丽从未忽视过任何一个细节。传感器安装位置的微小偏差可能会导致数据误差的累积,变频器参数的微调也会对系统稳定性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她深知“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道理,在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觉与严谨的态度,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反复的推敲和验证。
搭桥析关键,求解最优途
为了进一步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小组决定采用DOE优化试验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对影响风选效果的关键参数进行剖析与调控。
于红丽发挥自己的长处,利用MINITAB软件构建起数据的桥梁,仔细分析影响风选效果的关键参数,并设计了多组实验来验证不同参数组合的效果,连接起理论与实践的彼岸。她将复杂的实验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图表,为团队提供了宝贵的决策依据。
“红丽,你看这高速皮带机频率的调整,是不是已经接近我们的预期值了?”小组的另一名成员刘宗玉紧张地问道,他的目光紧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
于红丽微微一笑,她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是的,你这个调整方向是对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他参数的影响。你看,一级风选风速和梳丝辊间隙的变化对结果产生的影响也很大。我们要综合考虑,才能找到最优解。”
为了找到这三组参数的最优解,于红丽和成员们需要继续进行数百次的迭代实验。实验结果变幻莫测,每一次调试都是惊险刺激的探索之旅。
是夜,墨染天际,于红丽所在的数据分析室却依旧灯火通明。实验设备运转的嗡嗡声与键盘敲击的节奏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独特的旋律。又一组实验数据采集完成后,一名年轻成员忍不住打了个哈欠,有些沮丧地说:“这太难了,我们真的能找到最优解吗?”
“当然可以,你要对自己有信心,对咱们的团队有信心。”于红丽眼神清明,声音坚定而有力。她看出了成员脸上的疲惫,笑着拍了拍他的肩,示意他去歇一会,自己却又拿起鼠标,一头扎进数据的海洋里。
风选焕新颜,匠心再启航
“千锤百炼,玉汝于成。”一次次的失败并没有将于红丽心中的信念之火浇灭,反而如同燃料一般,让她的决心燃烧得更加炽烈。她细心记录每一个数据点的变化趋势,深入分析每次调整带来的效果差异,逐渐揭开了风选效果背后的神秘面纱。
终于,在无数次的尝试与失败后,于红丽和成员们找到了那个梦寐以求的平衡点,风选系统的性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回顾这段QC探索之旅,于红丽深感收获颇丰,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也磨砺了意志,积累了更多经验。在与对QC课题感兴趣的年轻员工交流时,于红丽感慨道:“质量管理小组课题是企业‘提质、降本、增效’的好法子,对我们而言,不仅是参与了一项技术改进,也是一场精神的磨砺和成长的历练。我期待着更多新生力量的加入,让我们一起,为企业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站在新的起点上,于红丽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加遥远的未来。她深知,科技创新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唯有不息的探索者方能触及最璀璨的星光。而她的故事,也将激励着更多的追梦人勇往直前、不懈奋斗。(杨蕊菁)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