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时节,湘南大地一派繁忙。在湖南省宜章县8个现代化育苗工场内,一株株嫩绿的烟苗整齐排列于漂浮盘中,技术人员手持病毒检测试剂穿梭其间。这场覆盖全县4.38万亩烟田的“绿色保卫战”,正通过“全链条体检”新模式。
全链式防控体系筑牢产业根基
据当地烟草公司负责人智磊介绍,此次检测工作创新采用“基因测序+免疫层析”双轨检测技术,抽样检查,覆盖全县8个标准化育苗工场、4.38万亩烟苗,相当于对烟苗进行“全身体检”。检测范围包括烟草花叶病毒、马铃薯Y病毒等12种主要病原体。
“我们使用的’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已通过官方认证,可在15分钟内完成病原体筛查。”正在现场工作的烟叶技术员李磊展示检测设备,“这种便携式检测仪集成了微流控芯片和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即使没有专业背景的烟农也能准确操作。”
三级防控网络构建安全屏障
在检测现场,可以看到待检测育苗盘都贴有专属二维码。李磊现场扫描二维码,系统立即显示该批烟苗的母本来源、育苗日志、检测记录等信息。“通过‘一苗一码’追溯系统,我们能精准定位到每个育苗池的健康状况。”李磊边说边将检测数据实时上传至大数据平台。
为构建立体防控体系,宜章县建立了“政府+企业+科研”三方协同机制。
他们坚持源头管控,投入专项资金,改造升级8个智能育苗工场,安装温湿度自动调节系统和正压过滤装置,从物理层面阻隔病原体传播。并加强过程监管,组建由技术人员构成的检测突击队,按照“5天一轮回”的检测频率,累计开展技术培训10余场次,培训烟农代表560人次。同时,注重终端防护:在移栽前实施“三重防护”工程,除常规药剂防治外,新增微生物菌剂灌根和纳米膜物理隔离技术,形成立体防护网。
阳光工程提升产业公信力
在黄沙镇新坌村村委会,可以看到电子公示屏滚动播放着各育苗工场的检测情况。村民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查询具体检测数据。
“我们建立了‘四级公示、三方监督’机制,所有检测都是公开透明可查可追溯的。”智磊介绍。
这种透明化运作赢得烟农广泛认可。
正在查看检测结果的烟农李志强告诉采访人员:“现在不仅能看到自家烟苗的’体检报告’,还能通过手机参加’云监检’,心里特别踏实。”
据统计,检测工作开展以来,烟农满意度调查显示达98.7%,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
生态防控守护绿水青山
在严格检测的同时,宜章县同步推进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在里田镇,育苗工场周边种植着驱虫菊、香根草等生态屏障作物,棚内悬挂着智能诱捕器。
“我们正试点推广‘以虫治虫’生物防治技术,今年计划投放烟蚜茧蜂200万头,预计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30%。”智磊介绍。
这些创新举措带来显著生态效益。环境监测数据显示,项目区周边水域的农药残留量同比下降10%,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0.3个百分点。
再过半个月,检测合格的烟苗将通过专用运输车发往各村。智磊说:“今年宜章县烟叶产业综合产值预计突破10亿元,带动相关从业人员近万人。通过全产业链提质升级,我们力争进一步稳固湘南优质烟叶核心产区,为乡村振兴持续提供产业助力。”(供稿:胡镕东)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