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金稻飘香 烟粮共生 ——扎实推进“粮烟协同”精耕细作工作50年侧记

郴州:金稻飘香 烟粮共生 ——扎实推进“粮烟协同”精耕细作工作50年侧记

来源:信阳新闻网 2025-02-17 13:0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连日来,走进郴州烟区 ,各烤烟种植区的农田里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 繁忙 景象,一丘丘烟田或已深翻完毕,土壤在冬日的阳光下沐浴晒垡;或正在轰隆的机械声中被翻耕起垄。机耕道上,烟农们正 抢抓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忙着搬运肥料,脸上洋溢着来年丰收的憧憬。

烟稻 轮作  富农新途

“以前从没想过产烟的地方还能种稻,现在这种分季节耕种的方式,让家里的地全年都不闲着。而且在种过烟的地里种水稻,稻子长得更好;种完晚稻,来年种烟,烟叶也更壮实。”嘉禾县普满乡板贝村村民雷雪生感慨地说。

近年来,郴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秉持“以烟稳粮,以烟促粮”的理念,全力推动烟稻轮作落地生根、提质升级。

土地是农业的根本,郴州烟区政企携手,整合烟草行业与政府部门的惠农政策,统筹38亿元涉农资金,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了18.2万亩宜机化烟田。通过实施土地产权数字化,推动整村整片土地集中流转,实现“确权确股不确界,分红分利不分地”。同时,制定《基本烟田宜机化改造技术规程》,精心规划田路沟渠系统,并创新“烟田宜机化改造五步工作法”推进高标准建设。如今,烟田块均面积从0.83亩增至2.87亩,农机通达率从55.8%提升至95.6%。

“烟叶和水稻季节性都很强。嘉禾每年7月上旬烟叶采收烘烤结束,紧接着就可以播种烟后稻,时间衔接得刚刚好。而且烟稻对土壤环境需求不同,轮作形成的水旱结合种植模式,能促进土壤有机质沉淀,避免养分失调,保护土壤生态、提升肥力。水旱交替还能抑制土壤有害物质滋生,减少病虫害。对烟后稻和来年烟叶种植都大有益处,二者相辅相成。”嘉禾县局(分公司)烟叶生产分部段劲松介绍道。

(嘉禾县农户粮食喜获丰收)

目前,郴州已构建烟稻轮作生产技术标准体系,重点推广云烟87+野香优莉丝、湘烟7号+玉针香两个品种组合。通过粮烟一体平衡施肥,水稻每亩施肥量减少50斤。烟稻轮作在郴州全面开花,烟稻连作面积占全市烤烟总面积80%以上。除去种植成本,农户种植烟后稻平均每亩增收1200元以上,烟稻亩产收入超6300元。近3年,全市粮食产量稳定超37亿斤,烟叶产量保持在120万担以上,真正实现了农业增效、作物增产、农民增收,既稳固了粮食生产,又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设施共享 粮烟双 收

“这无人机一年到头都忙个不停!飞完烟叶飞水稻,还能服务大农业。靠着它,我们收入也更有保障啦!”操作无人机的李子龙笑着说。

在郴州烟区,无人机飞防是烟叶种植的关键环节,不仅能有效防控病害,工作效率更是人工的20倍。郴州充分发挥无人机飞防范围广、覆盖面大的优势,结合水稻种植特点,为无人机手制定月度排班计划,确保关键时期无人机作业不停歇,年植保面积达33.2万亩。

除无人机外,郴州市局(公司)在烟水配套设备和生物防治方面持续发力,提升烟区宜机化水平。通过修筑山塘水坝、疏浚灌溉沟渠,改善烟区灌溉条件。自2005年起,全市投入42.8亿元,建成11.8万个基础设施项目,让20万余亩烟田重焕生机,真正做到“旱能灌,涝能排”,为烟叶和水稻丰收筑牢根基。

合理利用性诱剂、向日葵生态防控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对土壤及环境产生的危害,形成了“智能监测预警、绿色防控技术、技术应用推广”三大绿色生产防控技术体系。同时,按照苗棚即秧棚、烤房即烘房、烟仓即谷仓、烟机即农机的思路,让每一个设备设施都充分发挥功能。全市每年利用育苗大棚开展水稻育秧达15万亩,利用密集烤房烘干稻谷1万多吨,。

“‘以烟稳粮,以烟促粮’不仅仅是口号,也是目标。只有硬件有了保障,‘软件’才有发展空间,粮烟互惠共赢的秘诀,也在其中。”嘉禾县烟草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雷雄说道。

携手共治 兴业惠农

众人拾柴火焰高,合作共赢天地宽。自推广烟稻轮作以来,郴州市局(公司)积极引导并联合合作社打造产业综合体。以烟稻轮作为依托,为烟农提供优质稻种及配套服务,降低烟后稻种植成本和风险,极大激发了农户的积极性。

“过去,烟后稻种植的成本和潜在风险,让一些烟农有所顾虑。”桂阳仁义镇鸿运合作社负责人匡方礼坦言,“我们就琢磨着像烟叶种植那样,全程为农户排忧解难。从精选稻种、优化配套服务入手,创新组织管理模式,提升生产技术和效率。现在,仁义镇烟后稻种植全面铺开,农户收入显著提高。”

除推进烟稻轮作,郴州桂阳县、嘉禾县还联合地方政府,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乡村里,青山绿水与朴素民居相互映衬,呈现出“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田园风光,吸引无数年轻人前来打卡。全市打造2个烟稻公园,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近年来,郴州烟区依托烟稻轮作产业优势和相关项目建设,联合各级政府打造了‘夏观烟海、秋望稻浪’‘普满金叶大道’等‘网红’景点。联合合作社推出红园绿洲普满香米、丰蜻绿色农产品等特色产品,实现了游客‘引进来’、产品‘走出去’的良性循环,产业兴旺了,群众也得到了实惠。

(普满粮烟协作示范区寿竹洞航拍美景)

“烟稻轮作50年,郴州烟区构建了‘烟田即粮田、烟农稳粮农、烟业促稻业”的发展格局,打造了‘夏观烟叶绿如海,秋望稻穗千重浪’的乡村振兴美景。”郴州市局(公司)相关负责人动情地说。

水润沃野,稻香四溢;金叶摇曳,满仓归藏。展望未来,郴州烟区将持续巩固烟稻轮作优势,深化农机与农业融合,坚守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握紧“金稻”稳粮路,捧牢“金叶”富农袋,向着“兴业惠农”的目标稳步迈进,在广袤田野上续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龚汉)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