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新佳,郴州市桂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烟叶生产经营分部物资管理员。1984年从郴州供销社技工学校毕业,参加工作,从19岁参加工作,今年已经59岁了。整整40年,人生中最美好珍贵的年华,都献给了心中热爱的烟草事业。他说自己是乡村里的一株草,摇摇晃晃,经历了许多季节变换,花草树木已经漫山遍野。但是我想说的是,江叔是星光,奉献乡村40载,照亮旷野40载。
正值青春少年,从烟田里出发
(江新佳到育苗工场调控温湿度)
1984年9月,入秋之后的晨风夹杂着桂花的香气。江新佳步履匆匆似乎要马上褪去这书卷气,去往农村的广阔天地。因为在学校里学习的是烤烟生产种植专业,他被安排到了团结供销社,负责的就是烟叶生产和收购。19岁参加工作,江新佳对未来充满期待,对自己充满信心。就这样,江新佳从最基础的开始做,一点点积累经验,慢慢成长。
那时候的烤烟种植还没有形成规模化,更多的是靠烟农自己播自己种,自己产自己烤。甚至都没有分级的概念,更加没有集中封闭式收购。到了收购的环节,江新佳带着开票员、付款员,自己作为收购负责人兼定级员,到乡镇的“点”上去收购,手工称重、手工打包,费事费力。当然,更复杂的是当时的收购“秩序”。入户收购,烟农要级要价是常态。如何处理烟农的“情”与“价”,江新佳说,只能用时间磨空间。
1998年,桂阳的烟叶产业发展步入正轨,烟叶收购也逐渐规范,开始试行封闭式收购。江新佳来到东成烟站,正值青壮年的他,虽然知道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依然满怀信心,勇往直前。从“流动式”收购到“集中”收购,再到封闭式集中收购,跨度之大,改革之快,烟农不习惯、不理解、不支持。
“小吵天天有,但是那个时候有精力、有定力,什么都不怕!”江新佳回忆起那段时间总是笑笑的。
就在正式收购的一天,江新佳作为线负责人兼定级员参与正常收购流程。封闭线外的烟农突然吵嚷着“搞错了、搞错了”。一时间,江新佳还没有反应过来,那名烟农带着两个壮汉居然冲击封闭线,一言不合就要把烟拖走,甚至扬言要“烧仓库”。江新佳忙停下来,抓住烟农拖烟的手,反握住,然后好言道:“老哥,别冲动,级是我定的,有问题找我。”就这样一句“有问题找我”,把烟农稳住了,再详细了解情况才知道,原来他和其他烟农一起卖烟,几个人的烟分不清了,这才着急地冲进了收购封闭线。后来经过江新佳的耐心劝说和帮忙,才把事情解决。从此,这些烟农因着对江新佳的信任,对封闭式收购也添了更多信任和支持。就这样,从团结、东成到太和、六合、雷坪,再到敖泉,江新佳在基层烟站度过了最青春的时光。
融入卷烟配送,在乡路中穿梭
(江新佳为客户送货上门)
2012年,因卷烟物流配送一名同事受伤,江新佳主动请缨去顶班,后正式成为卷烟配送员。年近半百的他负责洋市、东成、雷坪等片区的130户客户的卷烟配送,一星期来回往返送货近500公里,送货高峰期配送卷烟近5000条。因为这一片属于江新佳的“老阵地”了,所以,他对这一片的卷烟零售客户特别有感情,每次送货都会细心安排、耐心叮嘱、微笑服务。
“送货说简单也简单,但并不轻松,责任很大。对零售户来说,烟就是钱,不能发错,也不能有破损,所以压力还是蛮大。”江新佳说,卷烟配送宁愿慢一点、晚一点,也不要贪多、贪快。
2015年,卷烟消费税政策改革,实行提税顺价。一时之间,消费者难以接受,卷烟店铺销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卷烟零售户心里难免有怨言,自然对烟草公司的员工也没有好脸色。在配送岗位积累了三四年的工作经验,江新佳非常理解零售户。
“在这种时候,客户其实并不是在怪谁,而是心里委屈,想找个发泄点。我听点牢骚如果能让他们心里舒坦些,又有什么关系呢?”此后,江新佳每次送烟,不仅都会和客户闲谈几句卷烟行情,多说几句宽慰的话,在看到客户面临生活困难时,还会主动帮忙。
洋市镇东城村的邓老板身患残疾,行动不便。以前还有小儿子帮忙卸货取货,但2016年9月,小儿子考上了县城的初中,家中就只剩他照看着小店。江新佳得知情况后,每次送货都会直接把烟送到邓老板店里,顺便帮着邓老板搬搬其他的重货,偶尔还整理货架。一天,江新佳如往常一样来给邓老板送烟,刚踏进门口,就看到邓老板站在椅子上弓着腰拿酱油瓶。江新佳看着货架摇摇晃晃,还没来得及叮嘱邓老板注意安全,货架就往外倾倒。江新佳把烟一丢,赶紧扶住了货架。幸好只是几个调料瓶掉落了地上,其他的损失不大。只是江新佳扶货架的时候不小心割伤了手掌,当时鲜血直流。
江新佳没把自己受的伤当回事,却记挂着邓老板老旧的货架是个“安全隐患”,过了几天,用自己的工资“偷偷”地给邓老板买了一个全新又稳当的货架。邓老板感激不已,至今还在和我们说着“江哥是个好人呀!”
参与烟草扶贫,反哺于乡野间
(江新佳到育苗工场查看烟苗生长情况)
2018年8月,江新佳以扶贫骨干的身份来到位于仁义镇中北部的五美村,五美村是一个合并村,由原来的桐干与刘方并村改革而成,所以五美村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贫困村。但发展有先后,当时,五美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3户178人,分布在16个村民小组,贫困户的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子女上学、劳务输出等实际困难亟待解决。
“我们又不是贫困村,扶什么贫,就是派这些干部来走走过场,应付检查!”
“就是,咱们村发展本就不错,就算剩下几个贫困户也是他们自己不争气,咱们都富起来了,他们跟不上怪谁?”
江新佳一来,听说了不少村民的私下议论。话有些刺耳,但传到江新佳耳朵里,就成了“找准扶贫政策、找对脱贫路子”的强大动力,他暗下决心:五美村村民奔小康,一个都不能少!
村民李太生是贫困户里的“钉子户”,不仅他自身残疾,妻子和女儿也患有精神疾病。所以李太生只求能解决温饱问题,不敢奢望脱贫。所以江新佳每次上门,都被李太生拒之门外。面对固执的李太生,江新佳没有放弃,而是先联系了县残联说明情况,恳请工作人员对其家人进行上门鉴定并给予证明。当江新佳拿着残疾证明和单位的爱心捐款,李太生激动落泪,也激发了他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后来,江新佳又联系了仁义烟站的烟叶技术员,指导李太生通过种植烤烟,增加经济来源,改善生活条件。
“我差一点就放弃了,还好你们来了,是江哥你让我重燃生活的希望!”此后,江新佳也时常登门看望李太生一家,他总是立即把江新佳他们迎进门,不停道谢。
现在,江新佳已临近退休了,他偶尔还跟随县局督查组的下乡回到他曾经挥洒青春汗水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也会在部门最忙的时候,参与最复杂最琐碎的烟用物资管理工作。
他总说,自己的故事很简单很平凡,不值得向外人说道。但是,熹微星火,也可以照亮旷野乡村,更何况是一个把人生最青春宝贵的时光留在基层的烟草人呢?(陈夏晔)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