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 2月正值烟叶生产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新质生产力抢站春耕生产“C”位。随着全国烟草生产经营平台一体化平台的全面推广应用,衡南烟区在这场数字化变革的浪潮中实现了新的“蜕变”,一批能“上天入地”的新农具纷纷“上岗”,春耕的“科技范”满满。
“铁马” 助力春耕跑出 “ 加速度 ”
在衡南县茶市镇怡海村的烟田里,三台大马力拖拉机牵引着旋耕机、起垄机等农机在广袤的大地上来回穿梭,进行着翻耕起垄作业。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泥土被快速翻动,垄台高高隆起,垄沟深邃笔直,仿佛大地的琴键,充满生机与活力。
“以前用牛耕田,一天最多耕两亩地,现在用上了大马力拖拉机,一天能耕二十多亩,效率提高了十倍不止!”烟农刘华军看着自家翻耕好的烟田,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近年来,衡南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积极推广农机农艺融合,大力引进和推广先进适用农机,不断提升烟叶生产机械化水平。目前,全县烟叶生产环节中育苗、机耕、起垄、植保机械化作业率都已达到100%,施肥、培土、打塘机械化作业率也有所提升,烟农用工成本随之显著下降。
(翻耕起垄作业现场)
“云端” 孕育烟叶生产 “ 新希望 ”
暮春时节,气温升高,衡南烟区育苗管理进入剪叶炼苗阶段。僚塘育苗工场管理人员刘会正在和家人一起吃饭,他的手机就收到了育苗工场育苗棚温度偏高的预警信息,“僚塘2号棚上报,温度过低。温度越下限告警,请及时关注处理!”
“有了这套智能化育苗系统,比起往年,今年在家过年可安心了。只需要打开手机APP设置好育苗期间所需的正常温湿度阈值,系统会自动根据检测情况推送育苗管理预警信息。”育苗工场负责人刘会介绍道。
从“靠经验”到“靠数据”,衡南县局(分公司)今年共购置了大棚智能温湿度记录仪10台,通过在育苗大棚内安装传感设备,采集棚内烟苗发育时的光、温、气等关键数据并传输到手机APP上,育苗管理人员不仅可实时查看大棚温度、湿度,还可以设置育苗期间标准数据阈值,及时推送预警信息,实现烟苗生长状态全程监控,达到提高管理精准度、降低育苗风险的目的。
(智能育苗大棚数据)
无人机飞出 烟田管理 “ 新 高度”
在宝盖镇散市村烟田的上空,一架无人机正在烟田上空盘旋,进行着航拍测量作业。无人机通过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可以快速获取烟田的高清影像,并通过后期处理生成精准的烟田面积、地形地貌等信息。
“以前测量烟田面积,都是靠手持GPS定位仪,费时费力还不准确。现在用无人机几分钟就能搞定一户烟田的测量,而且数据非常精准。”衡南县局(分公司)宝盖烟站技术员易江说道。
如今,无人机在烟叶生产的应用场景突破了单一的植保工作,逐渐拓展到烟田测量等多场景应用。“无人机+”不仅提高了烟田测量效率,还为烟田可视化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
“哪块地,是谁种的烟、签了多少亩、实际种可多少亩,打开烟田电子地图可谓是一目了然!”衡南县局(分公司)宝盖烟站站长陆森星说道。
手中有图,心中有数。近年来,衡南烟区依托湖南烟田电子地图系统,加快完成烟田电子地图数据采集和信息集成,绘好烟叶生产数据资源“一张图”,让烟区规划、烟基设施配套等有了科学精准的数据支撑,奠定了“以图摸家底、以图管生产、以图定决策”基础。
翻耕起垄有“铁马”,育苗数据上“云端”,烟田管理插“翅膀”……烟叶数字“新农具”的生动实践在衡南烟区遍地开花,智慧烟草农业发展蹄疾步稳,烟草农业现代化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唐雯)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