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7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联合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精心组织的“智造新程,卓越印迹”研究生海外寒假实践支队,前往新加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此次行程中,实践支队深入探访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先进再制造与技术中心(A*STARARTC/SIMtech)、信息通信研究所(A*STARI2R)等,通过实验室访问学习、学术汇报交流、单位参观等形式,深入探索世界前沿科技研究与工程教育模式。
一、A*STAR简介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作为新加坡主导科技研发与产业创新的法定机构,自1991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A*STAR通过与公共与私营机构开展开放式创新合作,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新加坡的科技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其旗下涵盖多个研究机构,如新加坡制造技术研究院(SIMTech)、信息通信研究所(I²R)等,在增材制造、智能制造、生物医学、信息通信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二、深入探索A*STAR科技创新
(一)先进再制造与技术中心(ARTC/SIMtech)
在A*STARARTC/SIMtech中心,实践支队成员聚焦3D打印和智能制造技术,深刻领略了科研与产业结合的创新魅力。在3D打印中心,成员南锦瑶就3D打印过程中的缺陷检测问题与工作人员展开深入探讨。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实时监控与反馈机制的应用实例,展示了工业物联网(IIoT)技术如何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3D打印中心与工作人员交流。于济川 供图
A*STAR工作人员汇报了ARTC/SIMtech的重点研究方向,涵盖增材制造、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等领域,并分享了与工业界合作的成功案例,引发了实践队员对科技成果转化与产教融合的深入思考与讨论。针对实践队员提出的如何平衡企业导师与校内导师的指导以及企业项目与学术研究的时间分配等问题,工作人员分别给出了通过明确导师分工实现全方面人才培养以及合理规划时间利用新加坡资源优势实现双赢的建议。此外,ARTC的工作人员对实践队员专业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给予高度评价,并期望清华学子积极申请A*STAR奖学金深造。
(二)信息通信研究所(I²R)
在A*STARI²R,实践支队与WuYan老师开展了小型学术汇报交流会。WuYan老师以“触觉感知的重要性”为主题,分享了触觉感知在机器人物理智能领域的核心价值,从“感知-思考-行动”三个层面分析技术难点,并展示了其在协作机器人、智能医疗设备和精准制造领域的潜在应用。
随后,支队成员霍文轩、于济川、南锦瑶分别围绕个人研究方向与工业应用主题进行精彩汇报,内容涉及物理信息神经网络在金属3D打印熔池预测中的应用研究、双机械臂安全协同运动规划以及具身智能与大模型等课题。WuYan老师结合自身丰富经验提出诸多建设性建议,大家围绕技术细节展开热烈讨论。
图为实践队成员进行学术汇报。梁永启 供图
之后,支队成员在张效实博士带领下参观了机械臂实验室,体验了触觉感知技术在复杂任务中的应用场景,并就实验室管理、国际科研合作及博士生培养模式与WuYan老师进行深度访谈,收获宝贵建议。参观过程中,WuYan老师介绍了I²R-Robotics&AutonomousSystemsLab的情况和SINGA奖学金及其他国际科研平台,鼓励支队成员积极申请,并针对博士生科研压力与生活平衡问题给出学会管理期望并优化时间规划的建议。
三、交流成果与展望
(一)交流成果
此次实践支队对A*STAR的深入访问,不仅让成员们接触到世界前沿的科技研究成果和工程教育模式,也为未来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A*STAR在增材制造、触觉感知、工业5.0等领域的创新成果,为支队成员提供了全新的研究与实践方向,激励大家思考如何将国际先进技术与国内科研相结合。
(二)未来展望
未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与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将继续加强与A*STAR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一方面,深化在增材制造、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合作,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另一方面,积极借鉴A*STAR的成功经验,优化研究生教育体系,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同时,学院将持续支持研究生海外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国际化学习交流机会,助力其成长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ASTAR合照。于济川 供图
A*STAR作为新加坡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致力于通过国际合作培养顶尖科研人才。其提供的SINGA奖学金项目,为国际学生提供了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涵盖学费、生活津贴等多项资助。此外,A*STAR还通过与企业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促进新加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次实践支队的交流学习,将进一步促进中新两国在科技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为推动机械工程及相关学科发展、增进国际科技教育合作贡献清华力量。(通讯员 霍文轩 梁永启)